民意,推动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4:25 杭州日报 | |||||||||
昨日见媒体报道,随着湖墅南路整治工程即将启动,沿路的电车线网将计划拆除。这就意味着,已伴随城市45年风雨的电车可能彻底退出杭城。为此,杭州一市民上书国家发改委、环保局、建设部,希望能挽留住杭州的电车线路。 电车究竟该退该留?利弊很难说。相信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杭城电车会有一个明确、令人信服的归宿。在此,笔者要为市民主动上书和政府广开言路、广纳各界意见的
老电车,从城市层面分析,确实有碍景观效果;但从部分老杭州的心理分析,又实在有难以割舍的情怀。这本来就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可喜的是,我市市民能积极主动上书政府部门,通过合法的渠道,强烈表达了为城市建设谏言的意愿,正是市民们参政议政热情的极好范例。 无独有偶,在市民积极上书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在广开言路,开通了更为广泛的民声通道,成为决策的有效依据。当前,随着民主政治的进步,政府了解民意、征求民意的方式也在日渐增多。昨日,从杭州人民建议征集工作6周年大会上获悉,我市市民想“说话”的“渠道”多达近十条,从每年一次的“两会”,到信访、市长信箱、12345市长公开电话、市领导接待日、人民意见征集办,直到重大决策的公开征集民意……让市民的意见找到了畅通的表达平台。 咱们常说,“人民城市人民建”,但在过去,人民群体扮演的是建设者的角色,哪里建什么、如何建,往往由领导和少数专家大笔一挥说了算,规划和决策是藏在文件袋里的“机密”,市民享受不到知情权,更谈不上话语权。应该承认领导们的宏观视野和专家们的专业性,但所谓“智者千虑”,还毕竟有“一失”的概率,曾经也因此留下了遗憾甚至败笔。 合法的民意表达被视为社会的“减压阀”。渠道的畅通,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就能极大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也能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善于听取民意更是执政的大智慧。民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础,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人民城市人民建”,它不仅仅需要一个可实现的程序和渠道,更需要一个是否愿意、是否敢于和是否善于聆听的意愿。相信,只要不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态,不是热衷于形式主义,而是真诚地系心于民、问计于民,那民意也必将会成为推动和谐社会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吴薇 杭州日报) 相关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