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青藏铁路通车专题 > 正文

青藏高原的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14:22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另外一个问题也有很多网友在线提出来,经常谈到的藏羚羊的问题,好像每一次请专家跟网友做沟通,关于青藏的,关于中华濒危动物的或者是跟吉祥物有关的,都跟藏羚羊脱不了干系,因为大家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媒体的宣传,大家对藏羚羊都非常了解了,今天也一样,还是有很多朋友在线问藏羚羊的保护怎么样。

  网友:听说藏羚羊现在已经有点过量了,破坏了高原的植被。

  主持人:就是说原来特别少,濒临灭绝,现在保护得力,甚至保护的藏羚羊的种群有点过量,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情况?两位是不是对这个情况有所了解?

  葛玉修:实际上藏羚羊由于国家加重了宣传力度,加上各种媒体的宣传保护,现在藏羚羊要说它过度,不是过度,但确实数量增加,几十万只,青海、甘肃、西藏三个省区结合部的地方,而且可可西里保护力度比较大,三个省区都加强这方面的保护。应该说种群恢复得比较快,而且天敌现在少了,人是它最大的天敌,这种情况先应该是很不错的。

  当然大家都说的是藏羚羊,还有一种是“中华对角羚”,也是羚羊的一类,中华对角羚是雄性长着一个像角的羚,这是羚羊种类中长的最漂亮的一种,学名叫普氏原羚,是俄罗斯一个探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他到中国探险的时候,带着标本回去,以他的姓命名。因为在业内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地人叫黄羊。

  主持人:其实不是黄羊。

  葛玉修:也是黄羊的一种,这个叫普氏原羚,还有额头羚、藏元羚,都叫黄羊,没有明显的区分。而且又是特别稀少,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个专家学者研究商讨,最后为什么中国物种起一个比较绕口的外国名字?所以起了一个中华对角羚的名字,现在基本上比较认同,是中国名。这个物种一个是全世界只有300种左右,比

大熊猫、藏羚羊还要稀少,又生活在青海湖周边地区。

  主持人:300只左右,濒临灭绝的动物。

  葛玉修:极端濒危动物,在全球羚羊类保护排在首位,是国家一级保护,世界极端濒危。

  主持人:可以说这个种群即将离我们而去吗?

  葛玉修:因为现在政府已经加大了它的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尤其是最近,当然我也建议,把这个物种作为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的吉祥物,当时提出这个理由,考虑到重大的国际赛事都有吉祥物,环湖赛没有,现在环湖比赛亚洲顶级的自行车赛事,再加上它生活在青海湖,极端濒危,奔跑速度特别快,每小时达到90公里。而且提倡绿色环保,现在已经被环湖赛组委会定为吉祥物了。

  主持人:具体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葛玉修:现在采取了几种方式,一个是国家已经立项,准备在青海环湖地区建立它的保护区,已经开始立项,而且经费已经到位了一部分,准备立项。再就是在沿湖地区广泛宣传对这个物种的保护,现在已经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这是一个。

  主持人:比如我们说中华对角羚,这种动物就您所观察到的情况,它们受青藏铁路的建设和将来通车之后可能有多大的影响?

  葛玉修:因为它现在主要是在青海湖的东部、西北部和北部这一块,应该说铁路对它有所影响,因为生活区正好穿过。当然了,目前来讲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对角羚的保护区,现在300左右的物种分在五个活动区域,包括公路、铁路,割断了它的连接,再加上牧民的网围栏,因为草山划分了牧区以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操场,做的网围栏对它有严重的影响。当然这一点政府正在做工作。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个物种将面临灭绝。

  主持人:现状有不少网友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不光是对中华对角羚的,有一个网友说得比较激动。说建完了公路建铁路,人也越来越多,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包括当今牧民的活动。青藏地区或者整个中国,甚至我把网友说的再发展一下,整个世界,自然环境再遭受到人类不断破坏,这是不可逆转的破坏,这是比较激动的一种说法。两位怎么想。

  汪冬青: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什么态度问题,我们为了保护环境,与其城市也不建了,工业也不发展了,大家都回到原始生活状态当中去。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不赞同这种思维方式,我赞成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比如人们毕竟还是要想先吃饱,接下来想吃好一点,先穿暖,接下来想穿漂亮一点。但是当人们按照这种思路去考虑,跟这个地球、自然相处的时候,应该同样也要考虑一下这个地球和自然界其它周边的物种,比如我们的动植物。刚才葛老师说到的像中华对角羚这一类的动物,还有植物和其它生物共同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些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它可能是由于人为活动,但更多的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

  作为人来说,应该减少对周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破坏,在我们所认知的范围内尽量地给它创造一个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比方说很典型的,青藏铁路为什么要设置33个野生动物的迁徙的通道?很多部门对这个是有争议的。

  举一个例子,在中国修建很多水库,一条河里边有很多水生生物,水生生物跟陆生生物有点相似,也有一个迁徙的过程,典型的像大马哈鱼,是由淡水河繁殖,顺流而下到大海,在大海中长大,再返回到它原来繁殖的地方再繁殖。这种迁徙的过程往往是很长很长距离。但是我们想象中一些水坝的建立不就把这种生物的迁徙实际上是隔断了?人们为了保护这类的物种,通常有一个名词业内是知道的,可能广大网友听得很少――“鱼道”,在建水库的时候要设置“鱼道”,让我们的鱼还有洄游的通道,有点像现在的青藏铁路。这种鱼道也好,通道也好,当然没有纯自然的环境也好,这是肯定的。所以,我始终认为有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是在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能力所做的范围内,尽可能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或者是避免。

  我不知道我的观点——主持人也好,“鸟王”也好——同意不同意,尤其是我们的网友,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中国来说,发展还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提出的一种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满足我们现代人的需求。第二个要素,还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现在的发展中考虑到我们后代人的发展,并且为他留下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种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还有一点,人类在这种活动中,直观的更多的大家看到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物种的侵扰,但实际上人类在生活的环境中,也有一些比给这些动植物们创造了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有这样的例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还是那句话,必须在我们现在认知的范围内,在我们现有的能力水平上去尽可能地做好这件事,我觉得这就能够为我们所有的或者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

  主持人:我想这样的事情,听完汪秘书长说完之后,我们的网友应该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在这方面的思路应该拓宽一些。

  网友:我想做火车去青藏线,怎么能够去青海湖看到最美的鸟类的情景或者是拍到最美的照片?

  主持人:我听您这话就有点担心(笑),葛老师您说一下。

  葛玉修:如果要到青海湖去观鸟,当然一年四季都可以,目前这种季节,像斑头雁、鸬鹚是繁殖比较集中的季节。冬天去至少有一千多只大天鹅都在那儿过冬,都可以。但是要观察鸟,还是不要惊扰它,保证它的自然状态,远处观察,要拍它最好要用长镜头,500以上的镜头,这样对它不能造成大的影响和损害,我觉得是这样。但是现在汪秘书长说本身开发和保护本就是一对矛盾,在开发的情况下怎么最大限度不影响保护,这是一个关键的,要掌握一个度。

  汪冬青:开发跟保护是一对矛盾。

  葛玉修:是一对矛盾。

  汪冬青:但是有的时候也是相互促进的。至于谁放先,谁放后的问题,我跟你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好的说法或者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在如何区域布局的情况下是划了四类功能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建议”包括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等等,现在由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等相关部门正在牵头对国土的四类功能进行相应的划定。第一类,禁止开发区。在禁止开发区中就是特殊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等这些地方。在这里应该提倡保护优先,原则上能不开发就不开发。还有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这四区国家都提出了相应的方针。因地制宜是在人们保护和发展中都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青藏沿线大多都应该属于禁止开发区或者是限制开发区,在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内应该遵从保护优先,但是什么问题都不能说绝对。

  主持人:葛老师一开始我们介绍您被称为“鸟王”,又是“中华对角羚之父”,您和您周围的人有没有自发或者是有组织地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工作?

  葛玉修:这也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刚才大家说我是“鸟王”,是对我的一种戏称。说我是“中华对角羚之父”,是因为我是第一个拍到野生对角羚图片的人,过去都没有,包括书上介绍都是手绘的,第二,我是民间里边写文章呼吁保护对角羚的第一人。再一个建议给它中文名字“中华对角羚”的人,再一个也是定位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吉祥物的人。我们还自发搞了一个青海野生动物图片网,是自费的,包括自制了一些宣传牌,不仅配上优美的身姿,而且还配上被狼吃的惨状,包括被网围栏的惨的状况,从小学、中学、大学去宣传,搞了一些讲座,搞了一些活动。

  汪冬青:借新浪这个平台我们认识了“鸟王”。中华环保联合会也是有志于和荔枝于做这方面的事情,当然并不限于对某些物种的保护,我们更大程度上是从方方面面推进中国整体的环境保护事业。今天有幸认识了我们“鸟王”,我也邀请你加入我们的联合会,我们共同一起为青海湖的鸟类保护和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青藏铁路沿线和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这也是我想跟网友说的。我知道很多网友在留言板上和现场的留言都是比较担心或者是持一种悲观态度的,对于环保方面的事情,大家在悲观中和在严酷的现实中更多要看到光明的一面,或者是为环保事业的一些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比如像葛老师这样,比如像汪秘书长做的工作这样。而且我们今天看到网友和嘉宾的沟通,包括嘉宾和嘉宾的沟通,也让我们看到欣喜的一面。

  再次谢谢两位嘉宾做客我们新浪,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青藏铁路系列访谈”的第二期节目就到这里,但是青藏铁路牵动亿万人心的状况,包括青藏铁路的环保问题一直会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