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山洞靠干粮度过16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1:30 信息时报 | |||||||||
藏身山洞靠干粮度过16日 记者在刘招华当年逃亡的山洞发现他在洞里刻有“在此一游”的字迹 在桂林市保宁县浔江村山间的一个废弃空军雷达站,是刘招华桂林逃亡生活的终点。刘招华当时在电视上看到通缉令后逃到这里,靠干粮度过了16个日夜。当年警方搜捕网撒向
信息时报记者近日专程到这个山洞,发现洞穴壁上有“李森(刘招华又一个化名)在此一游”的字迹,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刘招华自己写下的。 洞里刻“李森在此一游” 2006月6月23日,记者在当地向导指引下,驱车60多分钟,来到临桂县保宁乡。保宁乡距离桂林市区行程大约45公里,其中近10公里为碎石山路。浔江村与南方许多小乡村一样,安静质朴,不过两年前,数百警察一次抓捕行动打破这种平静生活。 “那是2004年底了,数十辆警车和百余民警和武警来到村口,说是去山上一个废弃的山洞抓人。”浔江村村民回忆,这样声势浩大的抓捕行动,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 当地村民介绍,“这个山洞原来是空军的雷达站,后被废弃。它最后又成了刘招华桂林逃亡生活的终点站。” 与两年前不同的是,雷达站入口处,野草茂盛地长着,掩住了洞口。一眼看去像一座孤寂留在山腰的荒冢。洞口仅有1米多高,记者猫着腰进入洞穴。洞里最吸引眼球的是,刘招华为16个日夜山洞生活留下的“纪念”——“李森在此一游”赫然画在入口处墙上,这是刘招华用化名留下的字样。其中“森”字已经被后来人给抹去,而据当地居民说,在洞穴的深处,刘招华还公然写上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爬进洞穴,一股逼人寒气扑面而来,凉气只透脊背,借着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空穴内大小近十多平方米,高近3米,在穴壁上画着各式张牙舞爪的涂鸦,碎石砖块歪斜地倒在地上。洞穴内各种入口连通交错,记者走了20多分钟,还是漆黑一片,难以找到尽头。 看到通缉令躲进山洞 而就是在这个洞里,刘招华靠着快食面、饼干、火腿肠、鸡蛋等干粮,度过了16个日夜。 2004年11月24日下午,在桂林福建老乡江荣华的红云烟酒店里,刘招华像往常一样喝着茶,看着电视。突然,他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放公安部A级通缉令,其中悬赏20万抓捕刘招华。刘招华说他看过新闻后,心里并不是太慌张。 晚上6时左右,刘招华和店里的朋友吃过晚饭,刘招华妻子的表弟驾车来到店里接他,他们并未回到自己的别墅——漓江花园185号,而是乘车直接奔向阳朔。 当月25日,到达阳朔后,刘招华做了短暂停留,随后又驾车往桂林雁山方向逃亡。最后逃到了这个雷达站。可是当数百警力组成的搜索队赶到这个废弃的雷达站时,留给他们的只是刘招华丢弃的衣物和一个用来包装鞋垫的塑料袋,刘招华从桂林跑了。时报记者 涂峰 相关报道 销毁5吨毒品发电2000度 时报讯 (记者 刘妍 凌慧珊 通讯员 粤禁毒宣 穗关) 昨日,省禁毒委、广州市禁毒委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在广州大学城举行全省“6·26”国际禁毒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大学城10所高校的5000多名师生参加了仪式。会议结束后,现场展览广州海关缉毒行动中缴获的5吨毒品随即被押送至广州市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销毁,顿时“变废为宝”用于广州居民发电。 据介绍,此次销毁走私毒品活动是广州海关历年来销毁规模、毒品数量最大的一次。也是广州海关首次采用这种方式销毁毒品,整个销毁过程仅需20分钟,不仅避免了公开焚烧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还可以用以发电,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广州市生物废弃物管理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5吨毒品至少可以发电2000度,以每户家庭每月用电200度计算,2000度电可供10户居民使用一个月。此次发电主要供给白云区太和镇居民使用。 广东重拳整治涉毒娱乐场所 时报讯 (记者 刘妍 通讯员 粤禁毒宣) 昨天下午,国家禁毒委召开全国禁毒人民战争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重点部署今明两年的全国禁毒人民战争。 广东省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李容根在会议上发言。李容根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禁毒职能部门要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全国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继续健全完善禁毒工作责任制、实行禁毒委成员单位分专题包市挂点督导帮扶工作制度和制订实施禁毒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努力打好“五个战役”、抓好“四项整治”。要以禁毒重点地区、部位和通道的整治为重点,强化缉毒破案和堵源截流工作;要以提高戒断率和戒毒效果为重点,深化禁吸戒毒和康复矫治工作,要以整治涉毒歌舞娱乐场所为重点,努力遏制吸贩新型毒品活动,全面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