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将军与进藏铁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9:14 中国铁道建筑报 | |||||||||
记者:朱海燕 2005年8月的一个深夜,我给吕正操将军的秘书打电话,问他:“政委在哪里?” 他说:“现在正在北戴河海滨,你有什么事情向首长报告?”
那时,将军已经跨入102岁的门槛,为了老人的健康,一般的小事再也不敢去打扰他了,但是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将军来说,是件大事。虽然,这条铁路在他手上没有修建到拉萨,但他始终关心着铁路进藏问题。因此,我感到青藏铁路一旦有重大的喜讯,还是应该报告给将军的。我对他说:“请您转告政委,明天青藏铁路铺轨,就要在唐古拉山接轨了,《中国铁道建筑报》要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他有什么话要对建设者说?” 10分钟后,秘书打来电话说:“首长听说青藏铁路要在唐古拉山接轨了,非常高兴,说了一句话:‘谁说上天无路,铁路建设者能叫大路通天。’他向建设者表示慰问和敬意!” 将军在解放战争中与铁路结缘。1946年,东北大地到处是战争的创伤,铁路被破坏得百孔千疮,大部分线路被拆毁,桥梁、涵洞多处遭到破坏。经大力抢修,到1946年6月,东北解放区的铁路通车里程已有4690公里。东北局为了加强对铁路的管理和统一指挥,更好地支援前线作战,1946年7月决定成立东北铁路总局,吕正操将军为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 吕正操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 到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修复铁路57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9818公里。 在东北分管铁路运输,决定了吕正操后来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工作。1949年3月,在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有一天,吕正操去毛主席那里,见毛主席正在伏案阅读文件。毛主席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文章———《怎样办好铁路》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正操任铁道部副部长,协助滕代远部长工作。1958年滕代远因病疗养,他代理部长职务。1962年任代理部长职务。1965年任铁道部部长。 “文化大革命”中,吕正操被打倒。 1973年元月,吕正操的夫人刘沙同志给毛主席写信,要求中央尽快解放吕正操,让他出来工作。信是由王震同志转交给毛主席的。 毛主席见信后批示说,原东北将领不多了,吕正操应该早点出来。 1974年7月29日,毛主席又批示:杨成武、余立金、王尚荣和吕正操一定要参加建军节的招待会,还要“八一”见报。 吕正操被解放出来后不久,被任命为铁道兵政委。他曾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表示,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毛主席非常高兴,他说,怎么铁道兵的领导都是一个秉性,王震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你吕正操也要到雅鲁藏布江去饮你的战马。 对吕正操到铁道兵工作,邓小平也给他打气,邓小平说:“这是总理定的。你一定要在群众中扎根,在群众中扎根了,铁路就能在中国大地上扎根。” 吕正操出任铁道兵政委期间,青藏铁路正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文革”的原因,中国百废待兴,改革开放的事业还在零点上徘徊。由于当时国力不足、经济贫困、科技乏人,加上国民经济的整盘调整,西进的青藏铁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就青藏铁路本身而言,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地带的科研难关没有克服;其二,沿线没有森林和矿产资源,按照开发资源,多拉快跑的运输观念,在没有资源的土地上修建铁路经济作用不大;其三,卫生医疗保障不到位,青藏铁路如果非上不可的话,那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基于这种原因,1977年11月28日,吕正操和铁道部部长段君毅商量,以铁道部党组和铁道兵党委的名义,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缓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同时修建昆明至拉萨铁路的报告。 青藏铁路下马,绝不是不修进藏铁路。在青藏铁路还没有正式作出下马决定时,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对铁路进藏问题十分关注,要求铁道部和铁道兵领导拿出一个方案,青藏走不通能否走川藏?川藏走不通,能否走滇藏?总之,一定要给西藏人民修出一条铁路来。 1977年12月1日,铁道部发文,要求第二勘察设计院牵头,铁道兵、农林部、水电部、国家地质总局派员参加,组织考察组,赴滇藏线考察。考察完毕后,再考察川藏线。 1978年4月,吕正操、李井泉以及副总参谋长李达,遵照叶剑英元帅指示,亲赴成都、昆明,听取考察川藏铁路和滇藏铁路的意见。如有可能,尽快促成进藏铁路的上马。八分之一的国土,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以及在那里生活的250万藏族人民急切地呼唤着铁路。 在成都,众多专家汇报认为:青藏铁路有900多公里要通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那里有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目前,尚没有攻克的办法。另外,青藏公路沿线已经铺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道,每年输送石油10万吨至15万吨以上,基本满足了西藏的用油。再加上青藏公路沿线没有工矿企业,人口稀少,建铁路经济作用不大,建议暂时放弃。 汇报同时认为,川藏线全长2000多公里,桥隧合计长度1100多公里,10公里以上的隧道有很多,沿线有江达铜矿,水力和其他资源比较丰富,但工程艰巨。铁路建成后,难保不出病害。川藏公路的严酷现实已经摆在那里,因泥石流、塌方等问题,一年断道要达到半年以上,不宜立即上马。 而滇藏线的优势就大于川藏。滇藏线全长也近2000公里。这条线上,木材积蓄量达10亿立方米,年采伐量可达600万立方米。在当时还没有环境意识的时代,这一笔数字是非常诱人的。另外,这条线上铜、铅、锌、铬以及煤、铁等矿产资源较多,水力资源丰富,总装机可达6000万至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700万千瓦。气候条件较好。另外,这条线旅游资源丰富,线路沿茶马古道走向拉萨,经大理、丽江、中甸等,相比而言,要比青藏铁路更能吸引游客。 吕正操回忆说,勘察的同志汇报完后,李达同志让我发表一个意见。我认为,建设进藏铁路要从中央西南三线建设的战略大局出发,四川那几年要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可能像建设襄渝铁路那样抽调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另外,由于西南三线建设的需要,从沿海、内地已经迁来了许多工厂、企业,也不宜再加大工业的建设,否则,农业跟不上。农业上不去,同样也会拉住工业的后腿。那时,攀枝花人口已经达30多万,工人们解决了工作,而家属尚在农村,另外也有一些有工作的家属还没有调来;如果川藏铁路跟进上马,肯定还要增加许多新就业工人,而城市还没有就业岗位。这样,四川的压力更大。而云南已经探明的富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均较丰富,应该把重工业向云南分散,建设第二个攀枝花。云南农业潜力很大,尚未开垦的可耕地可容纳两三千万人口,因此,我们几个主张建设滇藏铁路。至于川藏和青藏何时修建,视国家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由中央再作决定,从路网布局考虑,青藏铁路现在不修,将来也会修下去的。 考察结束后,1978年7月3日,由铁道部部长段君毅和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吕正操联名签发的铁道部、铁道兵文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1978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对铁道部、铁道兵文件作了重要批示。批示写道:井泉、正操同志同我说过此事,我也认为修昆藏线为好,青藏线应放弃。我也赞成建立一个指挥部,由安平生任总指挥,吕正操及西藏一人任副指挥,成昆线就是这样干的。此事宜早定,早开始,建议计委专门审查,向中央提出报告,以凭决定。 同年7月8日,李先念在文件上批示:今年3月,我出国回来到云南,他们给我汇报过昆藏线,我未表态,现在看以修昆藏线为好,建议计委开个会,报中央审查。 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进藏铁路问题仍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1978年8月13日,计委召开了滇藏铁路工作论证会议,会议由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余秋里主持。 吕正操在会上带头发言,他说:“铁道兵修路近二万,不到拉萨非好汉。部队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决心,就是要把毛主席铁路要进西藏的伟大诺言实现,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现在走青藏线上不去,从云南上也是办法。总之,一定要为西藏人民修一条铁路。” 吕正操说:“修建滇藏线,是切实可行的,沿线资源丰富,云南、西藏人民都有很大的热情。修进藏铁路的确有困难,但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不是不可以修通的。不要被困难所吓倒,困难嘛,无非是泥石流。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它,科研要走在前面,地质是主要矛盾,不要盲目施工,否则,后患无穷。在这方面,我们要请中科院的同志大力支持。” 中科院负责同志胡克实表态:“为西藏人民修铁路,我们义不容辞,只要吕政委一声令下,我们上就是了。” 吕正操接着说:“修建进藏铁路,秋里同志,你一定要下决心搞机械化,不能搞人海战术,引进先进设备要花几个亿,但可以节省十几个亿。供应运输量太大,要设法解决,要充分利用石头和木材,西藏著名的布达拉宫不就是利用当地的地材建造起来的吗?” 余秋里说:“铁路进藏是毛主席在世时定下的,所以修了青藏线一期工程。现在由于冻土层问题解决不了,一期要下马,铁路进藏究竟选择哪一条,还没有最后定论。总之,铁路进藏意义重大,为西藏修路也是历史的必然。什么时候开始动工,首先把地质搞清楚,把走向搞清楚。没有搞清楚,不能轻易动工。如果匆忙上阵,那就会后患无穷。西藏地区地质复杂,要搞勘测,搞科研。冻冰层、岩层走向、频繁的地震问题都要经过勘测、调查研究搞清楚。地球物理也要做,不能只看表面。” 余秋里说:“我们是搞科学的,要尊重科学。不尊重科学就要碰得头破血流。搞得不好,就要树一个纪念碑,受到子孙后代的批评。” 余秋里还说:“进藏铁路,什么时候开工,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来定。现在全国有65000多个基建项目,投资3000多亿,都要进行清理,哪些该上,哪些该下,不能迁就。对国民经济起作用的要坚决地保,坚决地上;不起作用的就下,不怕别人说下马风。总之要实事求是。该上的就上,该下的就下,修铁路也要比较,修哪条铁路好,见效快,就修哪条。”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意见,铁道部开展了滇藏铁路的有关工作。1979年3月,铁道部向国家建委上报了关于滇藏铁路科研项目的请示。同年5月,国家建委召开会议作了部署。但终因资金困难,国力不足而未能落实。 1979年七八月间,铁道兵第七师承担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西段刚刚铺轨到格尔木,而铁道兵十师所承建的关角隧道,因地质问题开始涌水,隧道地基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反映到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政委吕正操那里,他带着一批全国著名的地质专家、隧道专家走上了高原。那时,铁路刚通,路面不平,每小时只能走十几公里或二十几公里,就这样,他还是坐着火车上去了。一条铁路建成后,第一个坐火车通过,是他多年的习惯。同时,他也是我党、我军,第一个坐火车走青藏铁路的高级干部。吕正操具有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1956年3月,他和滕代远同志就作出这样的决定:部长、副部长每年至少下现场两次,每次一个月左右。此事被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大加肯定,伸出大姆指说,“对!我们这样的人就是要常到现场去。” 在关角隧道,吕正操和专家们确定了整治关角隧道的方案后,他便乘轨道车一路西下来到格尔木。他在铁道兵七师的小礼堂里举行了一次报告。其实那个小礼堂也不是什么礼堂,而是文化科的一个图书室,当时,房子盖好,只是还没有摆上图书罢了。吕正操说:“青藏铁路下马了,许多同志想不通,这是可以理解的。你们流了汗,出了力,结果没有修通青藏铁路,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怎能没有想法呢?但是要考虑到许多问题,不能修路的只想修路,而不想其他。如果冻土问题解决不了,修了一条病害铁路,那不仅不是功劳,还是一条罪过。目前,我们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冻土问题仍然不能克服。我和同志们说了,要是计算上需要华罗庚,我也能把他请到高原来。问题是,请来了,他也攻克不了冻土呀。”吕正操说:“铁路建设一定要讲究科学,不讲究科学,就会给国家造成危害。科学有一个研究过程,也有一个实践过程。青藏铁路下马了,不是不修进藏铁路了。我们不是半截子革命者,我相信随着冻土科学的发展,青藏铁路一定会再次上马的。”吕正操说:“打仗讲天时、地利,修路也要讲天时、地利。如果硬走,能不能走过去?肯定能过去,但修好,天天有病害,不能运输,有什么用呢?” 那时,我在七师文化科工作,是个只有4年兵龄的战士,恰恰为这个会议放广播,我目睹了那次会议的全部过程。 吕正操那次进高原,没住宾馆,而是住在轨道车上。铁路进藏问题,他有许多想法,想约见一下新华社记者张荣大同志。也可能因为公务太忙,而未果。61岁,现已退休在青岛的张荣大回忆说:“当时通知我去见吕政委,因为首长时间排不开了,就没有见面。我认为,他要谈的问题,可能是青藏铁路的一些问题。” 吕正操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说,就经济关系来看,世界是南北相差,中国是东西相差。加工工业大部分都在祖国东部,而资源又都在祖国西部。西南、西北地区木材、矿藏、水力资源异常丰富,畜牧业也很发达,开发大西南、大西北是大有希望的。首要的工作是把交通搞上去,把铁路建设好。1983年已经不再是铁道兵政委的吕正操来到成都,9月20日,他在成都认真听取了成都铁路局和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人关于滇藏、川藏铁路勘测情况的汇报。然后,他从成都出发,经九寨沟、渡口、丽江、下关、安宁等地,跋山涉水,深入考察了铁路、地质及资源情况。这次考察历时一个月,行程几千里,风雨无阻。他回京之后,向党中央写出建议,要对进藏铁路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抓好路网布局。不然,就会影响西藏和整个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 1984年1月,吕正操将军再赴昆明,同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人谈滇藏铁路问题,并同云南省委和省政府负责人商谈线路的走向。然后,将军从昆明启程,经保山、腾冲、瑞丽等地,到达芒市,沿途察看铁路选线线路。深感交通运输对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于途中他写了《保山———腾冲之行》诗一首: 道无十米直, 路无三尺平。 高差几千寻, 晴通雨不通。 人马牛羊车同轨, 路虽崎岖亦名公。 农林富矿皆财宝, 惟有修路能医穷。 将军回京之后,调阅了铁道部写给中央的关于入藏铁路两线比较报告,以及云南广通至下关段勘测情况的书面报告。他向中央提出自己要亲赴西藏实地进行铁路线路的考察。 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将军年龄过大而没有批准。将军不服老,一次、再次向中央要求亲赴西藏进行考察。 国务院领导同志发话:“你是抗日名将,万一身体上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向人民交待?你能不能去西藏,让医院的同志定吧。” 吕正操将军很不高兴:“这不是想方设法限制我去西藏吗?” 1985年7月25日,北京医院保健办公室根据卫生部保健局的通知,特地就吕正操将军的健康情况及是否能去西藏一事写出一个书面报告。报告中说: 次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即把此报告送请胡耀邦、胡启立同志阅示。因为健康情况不允许,保健医生不同意,经中央领导同志劝阻,吕正操的西藏之行这才作罢。 没有到西藏去,没有成为进藏铁路建设的领导者,是将军一生的最大遗憾。 将军多次对我说,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是给西藏人民修一条铁路来,并且坐着火车到西藏走一走,结果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他说,我当过铁道部部长,当过铁道兵政委,一直和铁路打交道,西藏这个没有铁路的地方,难道真的不让我这个搞铁路的老头子进藏吗? 2005年2月,我的一部关于青藏铁路的新闻作品要结集出版。我想让将军为这本题为《青藏铁路》的新闻作品集作序,没想到这位使我崇敬的百岁将军愉快地答应了。他认真地阅读了这部长达58万字的书稿,并高兴地挥笔作序。将军这样写道: “新中国建立后,修建青藏铁路成为我们的一个梦想;广阔富饶的西藏,不能没有铁路;路网布局,西部开发,实现对外开放,西藏不能没有铁路;繁荣西藏,富裕人民,加强民族团结,西藏不能没有铁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开始对青藏线路进行勘察设计和建设,但开工不久,就停工了。60年代初,铁路从西宁修到了哈尔盖。后来铁道兵在70年代又接着施工修建,经过几年时间,从哈尔盖修到格尔木。因为格尔木至拉萨间的永久性冻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施工,医疗问题不能得到保障,青藏铁路还是下马了。 但是,铁路进藏的工作并没有停止。铁道兵修路近二万,不到拉萨非好汉。青藏线走不通,又开始考察滇藏线和川藏线,总之,就是要尽早为西藏人民修一条铁路,让西藏通上火车。由于受经济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限制,进藏铁路总也未能上马。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研水平提高很快,已经具备修建进藏铁路的条件。2001年,青藏铁路从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就要得以实现。” 吕正操将军最后满怀深情地写道: “因为工作,全国很多地方,我几乎都乘火车去过。但是我还没有去过西藏,这是一件憾事。不过看了朱海燕的作品,了解到很多情况,未去西藏的遗憾,得到一些弥补。等青藏铁路全线修通,如果我坐着火车到拉萨去,会是多么欣慰啊!” 是的,青藏铁路建成了,吕正操将军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他从事的事业是共产党人的事业,他没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但年轻的一代共产党人最终还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关于他和他那一代人的伟大功绩,珠峰会牢记!藏水会牢记!人民会牢记!历史会牢记!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