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调查》:尴尬的致富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0:29 央视《新闻调查》 | |||||||||
解说:也许是因为这些求助的目光,也许是出于商业梦想,怀着复杂想法的王发林,决定回到河北的杏峪村投资两峪隧道。 开凿了280米后便停滞了的工程,终于得以重新开始。然而,开凿两峪隧道只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并没有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
记者:所有你们这些行为都是一个民间的举动,有没有征得当时县里面的同意 支持?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这个也是我最关心的地方,虽然这是我的老家,我14岁就参加工作走了,不在这儿了,我再回来经营叫异地经营,异地经营的情况下,我必须做到合法经营。 解说:为了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王发林与杏峪村和小东峪村,共同签署了这份“晋冀隧洞联营协议书”。协议的甲方是两峪,乙方是隧道投资人王发林。协议的首要条款规定:甲方必须办理好各级领导的批示手续,办理好公路批准收费手续和工商营业执照,做到合法开发修建。协议还就利润分成和外围路的修建做出了规定。签订这份协议的时候,三方各得其所不存异议。然而,正是这份协议书中关于分成的条款,为日后的争议埋下了祸根。 解说:1997年4月,也就是在两峪隧道开凿一年半后,被内邱县誉为“德政工程”的“内昔公路线”内邱段按计划开工,起点是内邱县白鹿角,终点是和山西昔阳交界的鹤度岭隧道,工程全长17公里,造价3600余万元。然而,这条线路并未选择从两峪隧道进入山西昔阳县。 为了“内昔路”能够顺利施工,杏峪村所在的河北内邱县侯家庄乡党委和政府出台《关于搞好内昔公路施工的有关规定》,全乡18-60岁的男劳力,18-50的女劳力都有修路任务。不参加修路的,不予安排生育指标、不予审批宅基地、不予供水供电。 内昔线开工两个月后,河北省内邱县和山西省昔阳县签定了《关于修建内昔公路的协议》。 解说:这边经过立项并且资金充裕的“内昔线”工程进展顺利。而王发林的隧道掘进工程却陷入了窘境。合同规定王发林只出材料费,所以他估计自己的一百多万是可以打通隧道的。但出乎预料的是,王发林不仅陷入到资金困境当中,而且越陷越深。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越陷越深,最后全都投入到这个隧洞上来?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当时他给我签的合同我只负责材料费,我光供应材料费的情况下,我蛮有把握可以把它打通,其结果不是这样,包括出纳的,包括施工的,这一切钱都是我的。 记者:最后怎么都让你出呢?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最后是他们看出我是没来管理就形成这样了,最后都成我的了,别人都不管了 谁也不管这个了,我材料已经投入进来了,我已经陷入这个深井了,我哭不得 笑不得。 解说:然而,对于王发林的窘境和资金投入状况,当时的杏峪村村支书李马群却有着另外一种说法。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在打洞期间,他来以后没有钱,他说他有钱投资,一开始启动有点钱,没钱不能启动,到后来他就没有钱了,他说他有一百多万,真要有一百多万,一年就打通了。 记者:没有钱也很简单,你们也很容易发现,既然他没有钱,不跟他合作就完了。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为了打洞。 解说:王发林到底有没有钱,投没投入,双方各执一词,但为了隧道能够继续掘进,王发林和李马群又搁下了对彼此的不满,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然而,资金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越陷越深的王发林,必须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他把希望寄托在立项上。 记者:县里面还有这样的说法,你这个洞从一开始在政策上就先天不良,都没有国家正式立项批文,所以现在再来重新往回找已经不太可能了。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立项,县里不批,被县委书记大骂了一场,如果(在)县里不批的情况下你说这个项目去哪里立 找谁立?政府领导也不支持了。 解说:立项不成,但工程还得继续。为了筹措资金,王发林想尽了办法。 记者:你的钱哪儿来呢?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在生意场合上,比如说咱俩做过生意互相都信任/ 记者:但是借了钱得还啊,你拿什么还呢?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要按照这样想太简单了,计划一年 二年 把洞打通了,合同上写的计划一年把洞打通,那就是我借你的钱,我洞一通实现良好的效益 立即把钱还了你。 记者:钱是这么借来的?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是这样。 记者:但是你一年没有打通,两年没有打通,人家还信你吗?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不信了。 记者:那你岂不成了一个骗子了?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开始没想当骗子。 解说:由于外债不能按期偿还,王发林借钱越来越困难。工程因此经常处于停滞状态。无奈之下,王发林只好让家里人也一起上了工地。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没办法 只能进不能退,最后没人了,其他别的施工队往前干 钱也供不上,不干了 停工了,一(旦)钱不到位 给你停了,为啥自己干 没办法,就是有钱没钱你得干。 解说:没有立项,没有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从王从亮到王发林,农民自发开凿1250米隧道的艰辛,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在报道中,投资人王发林被描绘成现代愚公,对此,杏峪村村支书李马群不以为然。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到底形容老愚公是谁?老百姓都是气这个,合同上都是我们杏峪的,最后报上登 人家是老愚公,现在村干部啥也不是啥,狗屁不是。 解说:媒体的报道之后,河北省交通厅、邢台市相关部门,都陆续有人到两峪工地慰问。此时内邱县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县里主要领导还亲自到施工现场看望。 解说:刘吉水 内邱县主管农业副县长。 刘吉水(河北省内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王义章书记 我 县长都去过,到王发林家吃饭,春节到隧道工地慰问去,王发林领着我们一块坐车过去的。 解说:经过一年半的建设,1998年11月,没有经过两峪隧道的内昔公路线河北内邱段竣工,而山西省昔阳路段却没有任何动静,内昔公路线成为一条断头路。但是,早在一年前,河北省内邱县与山西省昔阳县就共同建设内昔公路签有协议,为何昔阳县没有履行?为此,记者专程到山西省昔阳县交通局了解情况,但局长刘文月在外出差,我们随后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 记者:喂 你好,是昔阳交通局的刘文月局长吗? 刘文月(昔阳交通局局长):哦。 记者: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记者,姓杨 叫杨春,我们是想跟您了解一下两县的一个协议,上头(写的)是昔阳也同意,然后内邱也同意通这个内昔路。 刘文月(昔阳交通局局长):不是 不是昔阳也同意,当时1996年 1997年的时候,我们县领导和他们县领导互相来往过,他们意思说我们要往这边修路了,希望你们县里也配合,把这个线打通,这时候他们县里边指的就是内昔线,但是现在来讲这条路投资太大,往那里修13公里大概算了算投资,下来要四千万左右,我们现在没有钱,所以那条路建设以后,我们没有着手动工 也动不了工。 解说:耐人寻味的是,山西省昔阳县没有履行内昔公路线建设的协议,而是寻求资金,准备铺设道路与两峪隧道连接,进而实现山西与河北的对接。1999年,山西省昔阳县人民政府向晋中行署呈送报告,请求对两峪隧道给与资助。报告强调,两峪隧道是修建出省路的最佳选择。2001年10月,晋中行署请示山西省政府,希望为通向两峪隧道的公路解决配套资金。其实,晋中行署的请示,是有缘由的。因为就在同年6月26日,两峪隧道贯通了。 解说:而对于打通隧道的王发林来说,从这一天起,他的投资可以得到回报了。 记者:那一天肯定在工地上所有的人,你们一家人都是最高兴的。 王发林(两峪隧道投资人):是 我家老爷都八十多了,今年都九十了吧,拄着拐棍,都来这洞里来看了。最高兴的(是)各级领导来了,特别是主抓邢台三讲三个代表的郭阳城,给了高度评价,再一个洞通了,大小车辆 红旗招展,我就高兴这么一天。 李马群(河北省内邱县杏峪村村支书):高兴,还是高兴,隧道通了怎么不高兴? 解说:然而,欢庆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2001年6月30日,就在两峪隧道通车后的第四天,路却被人为地阻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