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墩才:下基层险些遭遇雪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20:27 东方早报 | |||||||||
实习生 沈度 早报记者 周文天 吴墩才,上海市南中学的副校长,另外一个身份则是日喀则地区教育局局长助理。38岁的他,脸蛋有点黝黑,那是高原日照的结果,甚至连说话的语气中都带着西藏的口音。此次回来联系援藏项目的他,被早报记者“逮”住了。
穿过云层,越过连绵起伏的山脉,2004年6月5日,飞机降落在西藏拉萨贡噶机场。吴墩才抵达了西藏。当初吴墩才所在的黄浦区教育系统援藏干部名额只有2名,但有70多人报名,吴墩才说自己接受层层挑选,终于成为最后的幸运者。 吴墩才说,在西藏高原,即使在办公室坐上一天,但消耗的体量也相当于上海码头工人一天的工作量。而他因为高原反应导致了尿酸偏高,不到四十岁的他已经出现了痛风症状。 气候干燥带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嘴唇干裂,“男同志也不得不随身带着润唇膏。”吴墩才说,但脸还是觉得难受,后来大家想出一个办法,用餐巾纸沾上水,敷在脸上“保湿”。 吴墩才是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尽管条件艰苦,但他说比起1995年第一批去援藏的同志条件好多了,那时没有长途电话,只能在电信局排队打长途,排了一个多小时,却只能与家人通话5分钟。有一个援藏干部,轮到他打电话时,突然忘记了家里的号码,他打电话给在上海的同事,问了一圈,终于查到自家号码,但5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 两年来,吴墩才跑遍了日卡则18个县市的90多个乡镇,那里部分乡镇没有公路,即使有路,险像重生,如果遇到大雪覆盖,一路上,能看到很多出翻车、坠崖的事故。吴墩才说:“每次下基层,都会碰到危险,最后怕的一次,如果提前半小时,就碰到了雪崩。”但他从来不跟爱人说这些。 谈起对西藏的印象,“民风淳朴。”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去边境县的吉隆县,在喜马拉雅山南侧,没有公路,只能骑马,花了4天的时间,当吴墩才到了那里的学校,老师们都手捧着哈达,流着泪水,因为那里很少有外人进入。“这里地广山高、草绿波清,这里民风淳朴、奶香酒醇……”在吴墩才眼中,他工作生活了近两年的雪域高原博大深邃、苍凉而坚韧,是一个蕴含着生命、力量,使人由静生慧,让人彻悟感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