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林怡诗:台湾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47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林怡诗

  【提要】这次声明联署事件唤醒了台湾知识分子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并且将知识分子重新带回到政治舞台上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7月15日下午,台湾15名亲绿学者与社运界人士召开记者会,公
开发表一份“民主政治与台湾认同的道德危机”声明。文中针对政治领导者以动员族群情感来取代反省、以及陈水扁“执政”已失去道德威信和人民信任这两点,以高道德标准要求陈水扁主动请辞,一时引起岛内强烈震撼。

  事实上,这份声明起草于6月底 ,“立法院”表决“总统罢免案”之前,由台湾“中研院”研究员钱永祥和吴乃德这两位分别具有蓝绿色彩的学者发起,原意是表达知识分子对当前政局的超越党派立场的看法。但局势变化无常,罢免案“功败垂成”、随后李登辉又重手批扁,而声明联署人不希望被社会误解,因此发布日期一拖再拖,直到“民进党全代会”召开前夕才公布。由于大多数联署人认为此份声明应针对民进党施压,所以修改了部分声明内容,并限定联署人为亲绿人士,由此撰稿人钱永祥最后未参与联署。不过,这份由亲绿知识份子所连署的声明,仍然可以代表台湾多数知识分子的心声。

  虽然媒体将这份声明的发起者归类为 “亲绿学者”与“社运人士”,但这些人士与其它本土性的学者社团相当不同,其中许多人都是早期社会运动的中坚,如纪万生、张富忠是“美丽岛事件”的知名受难人,吴介民、范云是“野百合运动”主要策划者。另外,许多参与人与民进党中最具影响力的新潮流系有密切的关系,如钱永祥是陈水扁军师邱义仁的多年好友,吴乃德不仅是新潮流系大老吴乃仁的弟弟,他本人就是该系创始人之一。在民进党上台后,这些人隐身于学界与社运界,鲜少在政治舞台上露面。

  在过去,台湾“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团体一直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往往背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关注社会议题,另一方面又要共谋台湾的未来发展。在政治理念方面,他们与民进党有着相同的诉求,因此成为长期的盟友。

  但在2000年之后,“政党轮替”的目标完成之后,知识分子与社会团体对于民进党的批判却处于尴尬状态。主要原因相当复杂,但大体上有三个方面:首先,民进党作为少数“执政”,本身面临着来自“立法院”与媒体的强大批评,一贯以“理念政治”为诉求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团体失去了批评的着力点;其次,民进党上台后,一些原属“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与社会运动者被收编到“体制内”,造成这部分知识分子失去了批判的独立性,或者他们的言论被社会赋予过多的政治意涵;最后,民进党屡屡在面临社会强大批评时祭出“本土政权 ”的旗号,迫使这些知识分子不得不在理想与策略之间向后者妥协。

  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族群分裂引起了长期的社会震荡,促使一批知识分子与社运人士自省;加上最近爆出的多起与陈水扁亲信、家人相关的弊案,重创了民进党的道德形象,使得这些亲绿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此刻挺身而出。

  这些联署人与民进党的密切关系,使得这份声明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它也标志着台湾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要放在历史的视野来看,这也是台湾知识分子秉持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统的体现。人们注意到,他们并不是站在某个政党的利益发言,而是站在公共事务的立场上“为民请命”。因此,他们的行为也是超越的,是在公共事务运用了理性,而这也是康德对知识分子的定义。

  尽管这份声明不一定能直接促使陈水扁主动请辞,但它已经使民进党内部及泛绿阵营不少人士深刻反省。这次事件也将唤醒台湾知识分子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并且将知识分子重新带回到政治舞台之上。#(132)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