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与喻家畈小学的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0:27 东方今报 | |||||||||
今报驻信阳主笔 余超 文/图 核心阅读:在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喻家畈小学,有一位叫胡大清的老师,在大山深处执教30多年,学校在水库里面,胡大清就用渡盆接送学生上学。说是学校,其实只是一个只有30多个学生的教学点,多年来,这里只有他一个教师。于是,他一个人有了好几种角色:船夫、教师、餐事员、保姆。
15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见证了胡大清的感人事迹,当时,与她一起去的还有作家梁晓声、铁疑。那次,胡大清的事迹被拍成专题片,并以《红花草》的名字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节目播出后,胡大清的事迹感染着全国众多的电视观众。 《红花草》的片尾,是敬一丹坐在船头,手里拿着孩子们送给她的一大束映山红。孩子们在岸上拼命地挥手,敬一丹也挥动着手,说她还会再来的。15年后,敬一丹真的回来了,她忘不了胡大清老师和大山深处的那个叫喻家畈的教学点。这次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访大别山,建设新农村”的大型采访中,第一站就到了喻家畈。这次,敬一丹在那里停留了2天,给孩子们上课、帮住校的学生淘米、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晚上,亲手给孩子们端水洗脚;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她点上蚊香,并亲手熄灭了灯。敬一丹用认真与爱心亲身体验着胡大清老师的日常工作。 7月22日,敬一丹离开喻家畈已经16天了,当记者在喻家畈村找到了一个叫周俊的学生,说起敬一丹在学校的那几天,这位纯朴而稚气的孩子告诉记者:“她像妈妈!” 记者没能采访上敬一丹,胡大清老师也去深圳的女儿家了。但一位支教大学生的日记,细腻地再现了敬一丹在喻家畈的2天。 1,一次难忘的陪同采访 从信阳市新县出发,到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喻家畈村,要走200多公里的山路。7月22日一大早,下起了大雨。雨中的大山烟雾笼罩,山路的两边,多是一些青竹、巴茅,被雨水洗过之后,更显清脆。汽车就在这样的画廊里行走。 接近中午的时候,记者赶到了麻城市三河口镇中心学校。敬一丹离开喻家畈已经半个多月了,如何再现当时的情景?根据记者事先掌握的情况,那几天,三河口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余科家一直陪同着敬一丹采访,记者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讲述了解一些情况。 余科家正在二楼的办公室值班,记者想请他帮助联系胡大清老师。 “太不巧了,十天前,他和他妻子都到深圳的女儿家了,胡老师的眼睛得了白内障,做手术不久,他女儿接他去养病了。” 余科家的一句话令记者始料不及。 但余科家毕竟陪同了采访,他还是向记者介绍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余科家的脑门有些秃顶,看上去,是山里人的那种憨厚。他的整个讲述中,凡是提到敬一丹时,他都用“敬老师”表述。 “敬老师是7月3日下午赶到喻家畈教学点的,没到地点就急切地询问胡大清老师的情况,当得知胡大清的眼睛才做了手术时,她的眉头紧了几次。” 余科家说,当天的采访从下午4点开始,一直拍到晚上8点多,拍摄的内容是敬一丹给学生当老师,领着学生读课文。“当天最后一个镜头是,在敬老师的照料下,寄宿在学校的孩子们都睡了,敬老师轻手轻脚地把点燃的蚊香送进去,仔细察看一下孩子们后,随手熄灭了灯。” 余科家感动于敬一丹的每一个细节。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6点敬老师都赶到教学点了,剧组要拍敬老师带学生上早操的镜头。” 余科家说,那几天的气温在37摄氏度以上,已经忙活了一天的敬老师感冒了,他们在镇上给她捎了些感冒的药,她没因为感冒而停止工作。“那天的拍摄任务很紧张,中午到1点40才吃午饭。” 余科家说,在一群年轻电视人面前,敬老师总是那样耐心、认真。 7月4日中午,趁着学生们午休的时间,坐着人工划的小木船,敬老师坚持去胡大清家去看看。在胡大清家,敬一丹与胡大清聊起15年来的变化,平日少言寡语的胡大清打开了话匣子。“胡大清得到了敬老师的表扬,说他比15年前爱说话了。” 余科家说,“临走的时候,敬老师走在最后,她从提包里拿出一台小收音机送给胡大清,说是眼睛不好,早晚听听新闻,解解闷。” 余科家介绍,这个细微的情节,电视台的摄像没有抓住。 2,一位支教大学生的日记 胡汉莉是三河口镇的支教大学毕业生。1985年她在喻家畈教学点上小学,胡大清是她的老师,1999年,学音乐的她师范大学毕业了,并且分到了故乡支教。支教生,是大学毕业后志愿到革命老区支助教育的志愿者,时间是3年,胡汉莉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她知道这里缺乏教师,于是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敬一丹在喻家畈教学点体验的那2天,胡汉莉也被邀请回到了学校,一起回味过去的时光。 敬一丹对大山深处的这所小学以及一位老师的牵挂,也深深感染了胡汉莉,她在日记里生动地记下了那些细节。 7月3日。热。 喻家畈教学点上课的钟响了,玩耍的孩子们冲向教室。 敲响钟的,不是这样的老师,而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这位平时在电视里经常与高端人物做访谈的名主持,将要在我的母校——喻家畈教学点,给孩子们当一天的老师。我有幸被邀请回到母校,目睹了这一切。 教室里,敬一丹在黑板上工整的写下“大别山”3个字。然后,教室里传来学生们跟随敬一丹朗读课文的声音。我看见,山里的孩子们的眼神清纯极了,他们的朗读,注定比平时专心多了。 山里的孩子,家离学校远,小学的时候,就要在学校吃住。下课的时候,这位名主持与学生们一起舀水掏米,并亲手把学生们的米放进饭盒里,再把饭盒放到伙房的架子上,等着放学的时候做饭吃。 上午放学后,30多名学生排好队,高年级的学生从大木桶里把蒸好了的米饭拿出来,敬一丹帮学生们分饭,他们也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1985年的时候,我在这里上学,都是胡大清老师帮我们做饭,每到上午的第四节课的时候,胡老师要边上课边做饭,有时候烧了锅再来上课,弄得满脸黑乎乎的,惹得我们哄堂大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都不懂事啊,不理解胡老师的艰辛。 如今,山里的小学也用上了远程教育,这着实令敬一丹没有想到,看着孩子们跟着电视上学舞蹈,学唱歌,敬一丹依在教室门口,脸上一直露出笑容。 就连我也很羡慕现在的小学生,我那时候上学,特别喜欢音乐,可学校连架风琴都没有,胡大清老师老师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他教我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党啊,亲爱的妈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歌曲,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今天,当我弹起风琴,教学生们唱《师颂》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虽然学校有了风琴,但胡老师依然不会用,音乐课的时候,他还是带着孩子们唱歌。 又一节的下课,孩子们走出教室,课间休息的时候,山里的孩子只能玩两种游戏,在空地上玩石子、跳皮筋。尽管这些游戏很单调,但大山里还是传出孩子们欢笑的声音。敬一丹不时也和孩子们一起跳,但她说,与城市里的孩子比,这里的孩子可以玩的游戏少得可怜。 7月4日。依然炎热。 没想到敬一丹一行会来得这么早,早上6点多一点,她就赶到了教学点,她来的时候,孩子们刚刚起床。敬一丹带着孩子们出早操,早上的太阳红红的,从山的那一边慢慢爬上来。 今天,胡大清从镇上的医院看眼睛回来了,15年后两人的又一次见面,他们都很激动,令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敬一丹仔细询问胡老师的情况,当得知胡老师的眼睛视力一个0。1,一个0。2的时候,敬一丹劝着他注意休息。 中午的时候,敬一丹坚持要去胡老师的家去看看。胡老师的家在库区里面,胡老师的视力不好,他妻子划着小渡盆来接他们。当年,也是这样的小渡船,胡老师划着它,把我们一个个接到学校读书,这以后,我注定忘不了小渡船了。 敬一丹告诉我们,15年前,她也来过这里,但当时胡老师的家还是土木结构,如今,胡老师家盖起了大红瓦、小红砖的新房子,地面铺上了水泥地平。敬一丹坐在胡老师的家里拉家常,胡老师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都在南方的城市生活,一个儿子也从黄冈师院毕业了,等待着工作分配。胡老师自己的工资也由200多元涨到现在的1100多元,谈话中,敬一丹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区人生活发生的变化。 今天,我无意中发现敬一丹在喝感冒药,再回想起她对孩子、对胡老师、对工作的那种认真与激情,我感动了,更激励着我干好我的支教工作。 3,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简单而幸福的回忆 雨歇后的大山,更美了。山上的积水直泻下来,像一条条小小的瀑布。 蝴蝶也出来了,在车窗前飞舞。记者来到大别山的腹地——喻家贩村,寻找一个叫周俊的孩子,余科家副校长告诉记者,敬老师帮他端水洗脚过。 在村子外面玩耍的周俊很快被姐姐叫了回来。面对记者,已经上三年级的他并不胆怯,他跑进屋,拿出自己的语文书。“敬老师给我们上语文课了,她说的普通话好好听。”周俊说。 “他给我洗过脸,帮我端过饭,天黑的时候,她端过来一盆水让我们洗脚,还拿出了一条干净的毛巾,我们睡觉的时候,她站在我们身边,给我们送蚊香,她关电灯的时候,我没有睡着,我想多看看敬老师,他像妈妈。。。。。” 周俊的回忆就在眼前。 临走的时候,小周俊问记者,敬老师拍的节目什么时候上电视,他要守在电视前面,看看电视里的学校、敬老师,还有他自己。 4,对话胡大清:只想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根据余科家副校长提供的电话,记者拨通了胡大清女儿家的电话,于是就有了这一段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山里教了多少年的书? 胡大清(以下简称“胡”):从1974年我当民办教师算起,有32年了吧。 记:你一直摆渡运送孩子上学,这多年你用了几只船? 胡:好几只了吧?第一只船是我花80元钱买的小渡盆,后来政府批给我一条铁板船,谁知道那船生锈快,没两年就不能用了,现在还是用木划船。不过我现在看东西模糊了,不能划船了。 记: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点就你一个教师,你怎么跟学生们上课? 胡:我们那叫复式班。我把学前班、一二年级放在一个班,三年级单独一个班,轮流上课,我们那个教学点最高只有三年级,读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要转到中心学校去。 记:你即要教书又要照顾住校的孩子,苦吗? 胡:(笑笑)没办法呀,我们山里的孩子,家离学校都很远,很多孩子的家长出去打工了,不在学校住,不安全啊。 记:你评上全国模范教师后,有过几次调走的机会,怎么没走呢? 胡:去哪呀?山里的教师严重缺编,我都不愿意留在那儿,谁还愿意去? 记:你为了什么? 胡:山里娃要上学。我想让孩子们有出息,让他们走出大山。 记:你儿子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你会同意你儿子也留在山村教书吗? 胡:当然会,他也会的。 相关专题:央视主持人重返大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