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今年至少大修十条“排骨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5:15 金羊网-羊城晚报

  老路旧路超龄“服役”伤痕累累酷暑天气烈日暴雨更如催“命”小修小补无济于事“颠”坏市民

  本报讯记者蒋铮、实习生李蓝报道:广州拟大修“排骨路”,农林下路大修下月进场,市中心区至少还有九条干道被列入今年大修计划。

  “车行农林下路,就像上了‘按摩椅’!”今天上午,坐公交车上班的刘姨向记者抱怨。进入酷暑,广州不是烈日,便是暴雨,一些老路旧路,纷纷龟裂破损,市民投诉如潮。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广州市政部门有关负责人。据透露,不少旧路已接近使用寿命,小修小补难以“续命”,广州正安排资金陆续实行大修,农林下路招标刚刚结束。

  何谓“大修”

  刨铺沥青改造人行道等

  

广州今年至少大修十条“排骨路”

  图:农林下路老矣,周身“坎坷”期待猛药本报记者林桂炎/摄

  症状

  “补丁”不绝车行如打摆子

  农林下路、东川路、惠福东路、大德路、流花路、纸行路、新港路、新蟯南路……近一周来,本报接到多次投诉,对市内不少路况表达不满。记者昨天巡城一圈,发现确实如此。

  在农林下路,记者看到马路上大大小小的沥青“补丁”不绝。由于“补丁”与旧路间的高度差,“补丁”本身破裂,来往汽车无不“摇头摆尾”。人行道也好不到哪里去:新华书店门口,一片地砖龟裂下陷,形成半米宽的小坑;汪氏蜜蜂园门口,更有一条四五米长的“槽”,雨水积于其中,行人走过被迫又蹦又跳。附近开店的一位老先生表示,这里补完那里烂,早习以为常。

  东川路上,记者乘坐公交车,发现这里的“排骨”似乎还更“硌”人。车辆深一脚浅一脚地行驶,经过东川路小学时,猛然左右摇摆。虽然广播已不断提醒乘客“抓稳扶好”,还是有一位女乘客“啪”的一声滑倒。附近居民说,这里路窄车多,路况又差,拥堵不堪。近来大半年,从不见人修路,最多只是刷刷斑马线。

  大德路一带,司机们则对这里的“要命坎”颇多非议。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这里的水泥路虽还算平整,但由于按几米一格铺设,格与格间留下不小的缝隙,汽车经过总得“打个颤”。

  病因

  路超“寿限”维修资金不足

  广州为何屡见“排骨路”?市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说,除了近日天热、暴雨频频加速道路老化外,不少道路“大限已近”,仅靠小修小补难“续命”。造成“排骨路”的主要原因如下:

  维修资金不足。广州道路目前分成四类:市管主干道、城市快捷路、区管道路、公路与等级较低的郊区道路。前两种道路等级高、状况好、维修资金相对充足,投诉也较少;后两种道路投诉则比较多,农林下路、东川路、大德路,都属区管道路,而沙太路、增槎路等,实际上还属公路。区管道路、公路维修资金普遍不足,影响及时维修,如区级部门,富区能一年拿出2000万元修路,穷区则只有1000万元预算。

  小修难为“高龄”路“续命”。根据国家规范,市政路使用年限约为15年,目前,市区不少道路已接近甚至超过“寿限”,路面全面老化,仅靠小修小补,往往这里补好,旁边又烂。农林下路、东川路都属这种道路。

  车多、车重超过设计预期。据统计,广州近年汽车保有量增长每年超过15%,仅上世纪90年代十年间,保有量就增长30.8倍,远超道路设计专家预期。“道路实际使用一年,相当于设计使用好几年!”这位负责人表示。此外,各种重型车越来越多,也让设计者始料不及,有些超载泥头车甚至重达30吨,荷载20吨的旧路往往“头破脚损”。

  新旧材料导致“排异”反应。广州铺路材料经历了沥青、混凝土和改性沥青三代,小修中,如旧路和维修填充物材料不同,结合不好,很容易出现“排异”反应:日晒雨淋,由于各自热胀冷缩系数有别,两层材料会脱离,汽车一压,易散开、破裂。

  药方

  搞大修多巡查指导各区维修

  这位负责人表示,正多方面着手,力争尽快解决市民“行路难”。

  今年广州市政部门路桥维修预算,约2000多万元,而仅农林下路1.2公里大修,就需1000多万元。市、区两级只能科学调配有限资金,分轻重缓急维修道路。除农林下路,今年至少有九条道路已被初步纳入大修计划,目前已报有关部门待确定,包括东川路、大南路、十八甫路等。被选中的道路,无一不是市民投诉强烈、路面破损严重的老路。大修将完成沥青刨铺、人行道改造等。

  市政部门配备了每日出动的巡查队伍,近期暴雨季节,还实行24小时巡查,发现破损道路,马上修补。“数字市政”系统则帮政府做“大修预警”。目前,市管道路信息已被输入系统,某条道路接近大修期,系统会自动提醒,区管道路也正考虑纳入系统监控范围。此外,更高级的“电子专家”———“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也在加紧研制,它能根据路桥动态、静态数据,自动运算出未来走势,提供养护的科学建议,预计该系统明、后年开始试运行。

  道路小修后改善大不大,与维修技术也有密切关系,目前市政部门正加强对区级部门技术指导,协助各区选择正确的小修时机和方法,“以15年‘寿龄’的道路为例,如从第12年开始提前养护,延长使用到18年不出大问题的,并不少见。”有关专家表示。此外,市政部门还在各区评比中,把道路指标作为重要参数,激励各区主动修路。本报记者蒋铮实习生李蓝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