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让眼病盯上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07:36 华商网-华商报

  眼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窗户,人类接受的外界信息有80%来自于视觉器官。然而,都市化带给人类视觉功能和疾病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日渐增多的近视眼,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以及目前“干眼症”的逐渐高发,都引起了人们对眼病的高度重视———

  在本报日前举办的“健康光明行———眼科专家论坛”上,来自全省众多医院的眼科专家畅谈眼病。记者将专家对多种严重威胁人们眼睛健康的疾病进行整理,希望大家对眼
病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正视。

  ■白内障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晶状体就相当于它的镜头,正常的晶状体除了规律的透明纤维排列和无血管因素外,还依靠特殊的、复杂的新陈代谢来维持其透明性。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便发生了白内障。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目前,对白内障的治疗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但人缺少了晶状体,即形成高度远视状态,看东西就不清楚,所以手术摘除晶状体后,还必须要植入一个人工晶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植入的目的是矫正由于手术摘除晶状体以后所造成的高度远视。

  老年性、外伤性、先天性以及并发性白内障等眼病都可施行手术治疗。自从开展白内障显微手术以来,白内障摘除的方法不断改进。从传统的手术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发展到较为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其间经历了从大切口到小切口的过渡。前者的切口大,但目前这种方法还不会被淘汰。因为有些不适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还需要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后者的特点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如术后发生意外受伤,不至于原伤口破裂。

  ■办公室一族提防干眼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干眼症也成为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眼局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异常、面瘫以及恶劣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干眼症。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视物模糊及视力波动等都是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干眼症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随着我国城市人口逐步老龄化,干眼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办公室一族由于长期注视电脑或者电视屏幕等电子屏幕,眼瞬目动作减少,泪液不能很好地均匀分布在眼表,经常会出现眼干、眼涩、疲劳、慢性结膜炎等眼部不适症状。今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将更多地依赖电视、电脑等视频环境,因此,专家提醒,办公室一族更要注意保护视力。

  ■眼压过高易导致青光眼

  青光眼也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基本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确切的病因尚不十分了解。根据眼压升高时房角开闭的情况,可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类。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女性,40岁以后发病率最高,常伴有远视。久居暗室,看电影、电视,扩瞳验光或扩瞳检查眼底等,对前房浅的人来说,有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应予警惕。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虽升高,但前房角仍是开放宽畅,晚期不仅眼压经常在高水平,且有视野缺损和视神经乳头凹陷。

  凡因眼部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眼压状态,称为继发性青光眼。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常见眼病有角膜白斑或角膜葡萄肿、虹膜睫状体炎后的广泛虹膜后粘连、眼外伤前房积血及房角挫裂伤、眼内肿瘤、糖尿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先天性青光眼是生来的,双侧居多,除高眼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眼球较正常要大,所以又有“牛眼”或“水眼”之称。

  ■防失明,留意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它主要发生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老年人以及眼睛曾受过外伤的人。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症状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物变形、飞蚊症、闪光幻觉、视野改变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现今眼睛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大约有22%-5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该病。该病的发病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它使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血供与营养的缺乏,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报记者孙建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