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烟熏火燎炼就行政总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2:21 深圳商报

  烟熏火燎炼就行政总厨

  职业秘诀:用心做出来的菜最好吃;越简单的菜越考验厨师功力

  “做饭”不是难事情,粗茶淡饭也是一餐。但如果把“做饭”当作事业,这一行当可就不是这样简单了。今年刚刚30岁的杜礼应,就是一个把“做饭”当作事业的人。

  杜礼应现在是深圳好天地酒楼的行政总厨,在厨房里,人们都叫他“杜哥”——这是饮食行业内人们对大厨的尊称。剃着板寸头、福态的身材、红润的脸上总是笑眯眯,杜哥的相貌和他的厨师职业非常“配套”。

  记了近十年“厨房日记”的大厨

  就像深圳千千万万个厨师一样,杜哥的“职业生涯”也是从打杂的小工,一路做到厨师的最高级别——行政总厨。

  “当初入行,就是想着做厨师有口饭吃,不会饿肚子。”第一次接受采访的杜哥,讲话实实在在,时不时摆弄一下手中的厨师帽,流露出几分腼腆。

  1992年,15岁的杜哥从老家来到深圳,当时只会讲客家话、广东话,普通话都听不懂。用他的话形容是“两眼一抹黑”。

  杜哥说,自己之所以能够从学徒一路成长,得益于“听话、勤快”。在当学徒那阵,他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爬起来,像个“小陀螺”,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每天,他要在师傅到厨房前赶到,摆档,开档,把师傅的用具拿出来清洗、打磨……什么活儿都帮着师傅做。正因为如此,师傅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杜哥。

  从业将近15年的杜哥,有一个压箱宝贝——记了近10年的“厨房日记本”。记厨房日记,这是他从做学徒起就一直保持的习惯。杜哥回忆,那时候几乎每天记录下师傅教过的窍门,还有自己的感悟。直到2000年,因为工作太忙,厨房日记才停下来。“这些日记本已经有厚厚一摞,空闲的时候翻翻看看,还有很多新的启发呢。”杜哥感叹道,每次当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可以从这些日记中得到很多的鼓励和帮助,“日记本提到的一些师傅,有的已经不在了,但每次翻出来看看,都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因为这就是我的成长之路。”

  杜哥对简单菜式情有独钟

  “做菜其实没有很多诀窍,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用心,用心做出来的菜才是最好吃的。”记者再三“逼问”做菜秘诀,憨厚的杜哥想了半天,憋出上面这样一句“心里话”。

  杜哥说,不要小看一道很简单的菜,其实,越简单的菜越考验厨师的功力。就拿一道普通的家常菜炒豆芽来说,当年,他为了炒好这道菜,整整试了大半个月才过关。“因为豆芽有豆腥味,除去豆腥味的窍门是要掌握火候、速度和下盐时间。下盐早了,豆芽就出水;火候过了,炒出的豆芽就软绵绵不爽口。”在大厨房,杜哥熟练地演示起这道简单菜式。他边炒边介绍:“炒豆芽要热油下锅,正常情况下,从下锅到起锅,也就20到30秒时间,否则火候就过了。但如果时间不够,豆腥味就不能除去。”

  尽管杜哥的两个拿手菜——冻鲜鲍和瑶珠干捞翅,先后获得全国美食大赛金奖和金鼎奖,但平时,杜哥对简单的菜式却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无论做什么菜,马虎是肯定做不出好吃的菜来的。有人认为,做菜和师傅心情好坏有关,“其实,一个认真负责的师傅,无论他处于哪种心境,都会把每一道菜做好。”从业多年,杜哥一直强调要有“责任心”。身为厨师,杜哥最为爱护自己的味觉。为了保持味觉的敏感,他从不吸烟,同时尽量少喝酒。

  深入小巷做美食探子

  充当“美食侦探”,是大厨们在厨房之外的工作之一,杜哥也不例外。

  在厨房工作之余,杜哥经常与好朋友兼搭档星哥结伴到人气旺的餐馆、酒楼,甚至街边小巷去学习,充实自己。一旦发现比较经典的菜式,他们便回来反复研究改良,形成自家酒楼的拳头产品。

  在充当“美食侦探”的生涯中,杜哥有很多得意的“意外收获”。他说,有一次和星哥两人逛到香港旺角街边的一家茶餐厅,尝了一道猪润菜心,一入口就暗暗叫好。两人当场就在那里偷偷研究起餐厅的做法,为此还一连吃了很多碟猪润菜心。回深圳后,他们对这道菜进行改良,改变刀工和汤水。通过一遍遍的试验,终于成功地做出了这道菜。“这道菜投入市场后成了酒楼最畅销的菜之一,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卖200多份!”说这话时,杜哥满脸得意。的确,对于厨师而言,菜肴受欢迎,就代表了对他们工作的认可。

  每天和美食打交道,很多人都非常羡慕这种生活。不过,天性乐观的杜哥也有自己的烦恼,就是身材过于“丰满”。其实,这似乎已经成为厨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病。为此,杜哥还总是和人探讨“苗条”之道,但往往不能奏效。“没有办法,因为做厨师,总是要经常去品尝各类的菜式,学习人家长处。”杜哥有些无奈地说。

  长年过着“烟熏火燎”的日子

  身为行政总厨的杜哥,现在管着五六十号人,用他的话来概括,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厨房里面的“大总管”,小到一瓶醋,大到价值上万元的燕鲍翅材料、菜式的创新,他都要负责管理。在总厨的光环后,也有很多辛酸苦辣,五味杂陈。

  酒楼的大厨房,对很多人来说还是“神秘”的。采访中,杜哥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的大厨房。刚一进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厨房的常温通常在37℃左右,在锅台前的温度更高。”杜哥和他的伙伴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烟熏火燎”的生活,对此不以为然。

  “通常来说,酒楼的规模,可以从炒锅数目看出。一般而言,越高档的酒楼,炒锅的数目越多,分工更加细致。”杜哥指指厨房的大锅说,他们酒楼属于中高档,规模有500个餐位,因此共有8口锅,“根据各岗位的重要性,一般分为头锅、二锅、三锅等一环接一环的锅位。每个锅位对师傅的技术要求不一,其中,头锅师傅仅次总厨,技术要求也最全面。”

  杜哥告诉记者,酒楼的大厨房可不像家庭小厨房,这里就像一部精密运转的“大机器”,每人各司其职。“每一个大厨都要打醒精神,例如炒菜的师傅,既要看着面前哧哧作响的炒锅,又要能够听到后面配菜师傅的话语,随时留心厨房的变化。”

  不仅如此,酒楼大厨房里,除了总厨,还有一个关键人。此人被称为“中线”,行话又叫“打荷”。这个人不负责炒菜,但却相当于厨房的总指挥。“因为此人负责将菜分配到各个炒锅,哪个桌先起菜,也听凭他的调遣。”杜哥说,如果这个中线的人没有发挥作用,整个厨房就乱套了。

  《职场秀》开栏语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不是叱咤风云的CEO,但他们的工作岗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学历,但却身怀绝技,凭借着勤劳和刻苦,在深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人在深圳的奋斗历程,与读者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感悟。这些人,将成为我们《职场秀》栏目的主角。

  如果您身边的朋友、亲人,有独特、动人的职场故事,请告诉我们,让我们和读者一起分享他们的精彩。

  深圳大厨薪酬探秘

  至于薪酬问题,杜哥没有具体透露。但据深圳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华介绍,目前深圳从事厨师这一行业的人有10多万人,收入参差不齐。在一些高档酒楼,大厨的月薪大约在1万~2万间浮动;中档档次且中等规模的酒楼,大厨的月收入在6000~7000元水平;而一些只有10张桌的低档餐馆,厨师的月薪也就2000多元。“年薪达到30万的,真的是凤毛麟角了。但也有的大厨能够拿到这个数,这与酒楼的档次和经营有关。”陈少华说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