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曾家山造出一个“太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7:1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高寒山区变劣势为优势,建成川北少有的生态小康新村

  ■杨劲松粟舜成本报记者徐凯绵延10多公里的海椒苗一眼望不到头,反季蔬菜年产值过亿元;纳米漆刷墙的小洋楼,不时从眼前掠过……近日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片区的所见所闻,让记者想起最近一些专家考察当地发出的感慨:“真想不到在川北有这样的乡村。”

  气候劣势变优势曾家山位于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朝天区,有广元“小西藏”之称,属高寒山区。有人曾断言:曾家山要解决温饱,除非再造一个太阳。

  “变气候劣势为优势。”当地干部因地制宜,先是带领群众改土,大战几个春秋,农田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接着,请市区农业部门结合市场需求,指导当地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大竹村种7亩反季蔬菜先起步,紧随其后,曾家山片区7个乡镇种植规模扩大至近10万亩。

  太平村踞于曾家山之巅。该村规划发展以森林景观园、民俗风情园和地质博览园为载体的旅游业,同时发展果蔬、中药材的种植和流通。已在当地做了5年生意的成都商人张雄说,成都20多个营销户常来这里收购蔬菜、药材,销往绵阳、成都、西安等地。

  市场方式建新村因势利导,朝天区在曾家山实施生态小康村建设。区本级财政年收入不到2000万元,建设资金何来?

  该区创新方式,采取“政府+帮建部门+农民+社会”的资金筹措模式,四方的分担比例约为20%、30%、40%、10%。区委书记向成军介绍,他们在条件成熟的村先搞示范,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投入,很快曾家山的每个新村都有了2个后援单位,每个后援单位投入2万元左右。特色产业、农家乐在当地迅速发展。

  中子镇尧坪村过去是一个群众靠喝石坑积下的雨水、吃土豆玉米填饱肚子的贫困村,建设生态小康新村后,该村今年办起木瓜园等农家乐,吸引上千人进村赏景。5月3日,仅村民张文辉一家就接待游客近百人。

  目前,区政府仅投入50多万元,曾家山已建成3个生态小康新村。

  不贪多求快目前,曾家山的生态小康村已有了山下城市社区的雏形。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万光治认为,“曾家山通过城市、乡村的对接,构建生态小康村模式,促进了城市向乡村的要素流动,也将城市文明扩展到了农村。”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每年扎实建3至5个新村,稳步推进。”获得赞誉的曾家山人保持着清醒。

  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朝天区提出下一批新村建设的原则:没有重型车辆开进的村道,水泥不铺太厚;环村路的修建从实际出发,重点放在主村巷和通往各家各户的小道上;空地要尽量多种果树等。

  “曾家山过去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现在却走上了产业强村富民的路子……经验值得学习推广。”省农业厅厅长滕彩元考察曾家山后深有感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