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飞机精确“捕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9:30 解放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王志彦)直到今天,准确预报台风依旧被认为像是在“钢丝上跳舞”一般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捕获”行踪飘忽不定、结构千变万化的台风?前天在沪举行的台风科学讨论会上,专家们呼吁尽快实施飞机“捕风”。

  

让飞机精确“捕风”

  许青天 绘

  其实,很早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气象科学家们就着手进行对台风的“捕捉”。近代最早的台风预报可追溯到18世纪初叶,只不过当时收集台风资料只能依靠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的商船开展义务观测才能得到。而如今,我国已经建立起遍布全国沿海的地面监测网、高空气象探测网、气象雷达探测网、海洋监测网等多种预警网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多颗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用气象卫星获取的云图分析台风位置和移动路径,可以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台风这个地球的“调皮鬼”。

  然而,尽管卫星云图能够把台风的情况形象地提供给人们,但要想对其行踪了如指掌还是困难重重。据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梁旭东介绍,在台风发展初期和后期减弱阶段,因为台风眼的削弱和消失,气象专家们往往很难从云图中严密监视台风的动向,因而给准确预报带来难度。“就像今年第4号台风‘碧利斯’已经登陆了很久,还是威力不减,造成很大损失,往往这时我们对它的监测就显得力不从心。”此外,梁旭东还认为,由于台风结构的不对称,通过云图分析可以大致知道一个台风的登陆点,但很难精确预报风雨分布情况,常常同样处在台风外围,有的地方可能风雨交加,有的地方却可能是艳阳高照。

  如何更接近台风中心,获得第一手资料,这已经成为世界难题。为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借用飞机观测来弥补云图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介绍,3000米高度是飞机“捕风”的最好位置,因为相对来讲这个高度的对流作用要比较小些,因此飞机可以直接飞入台风中心或者绕行台风周围进行实时监控。此外,气象飞机还能在离台风眼每50公里处投放名为“探空仪”的全球卫星定位器,对台风眼实施立体观测,以充分掌握台风的整体结构及其环境动态。据悉,这些“探空仪”所测得的数据,可以使台风路径预测的准确度提高30%。

  “1943年美国就首次利用飞机观测台风并获得成功,而我国至今未实现飞机‘捕风’。”梁旭东介绍说,其实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现有装备已经可以满足飞机观测台风的需要,“关键是,我国的空域还没向气象研究完全放开,此外,既懂飞行又有丰富气象知识的飞行员也需要抓紧培养。但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全社会意识到飞机‘捕风’的重要,相信不久我们的气象飞机就能很快上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