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称三月三更适合做中国情人节 引网上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10:59 汉网

  

专家称三月三更适合做中国情人节引网上争议

  昨日,杭州两青年在“月老”的撮合下速配成功。

  据《新闻晚报》报道 明天就是七夕节了,当“中国情人节”已成为这一传统节日的别名时,民俗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宗迪的质疑声在网上引起争议。“把七夕当情
人节来过,可谓数典忘祖”,这一说法引来网民的“板砖”,但也有网民表示赞同。

  “有人愿意在七夕过情人节是他们自己的事。”刘教授表示,“我的本意是,把七夕当作情人节来过不合乎传统。”刘宗迪称,他的文章发表在《读书》杂志第七期上,文章分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七夕风俗的由来。原来,“牛郎星”原名叫“牵牛星”,古代农历八月黄昏,当这颗星移动到天空正南方时,正是祭祀用的牛膘肥体壮之时,它们可牵出来接受挑选,故名“牵牛”。

  而农历七月黄昏,当“织女”星升上头顶的时候,正值暑气渐消、秋凉乍起、妇女纺线织衣的时节,因此,这颗星就被称为“织女”。此时银河横贯夜空南北,织女和牛郎隔河相对,这一景象,触发了古人的想象。

  “这说明七夕的由来是与节气紧密相关的。”刘宗迪说,“七夕的主要风俗一直是乞巧,因为过了这天,妇女们就要缝制寒衣了,所以要在这一天祈求心灵手巧。判断一个节日的性质,关键要看它的习俗内容,而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聚会联欢、谈情说爱的习俗,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想象和创作,就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情人节。”据刘宗迪介绍,出土的秦代占卜文献《日书》,就明确把牛郎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

  对于这场“口水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把七夕选作情人节未尝不可,但不是最好的选择。“节日的内涵是在不断发展的,传说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可以发展出情人聚首的含义。但在我看来,把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作为情人节更为合理,因为从周朝开始,它就是男女游春幽会的日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