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回眸小岗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17:11 法制早报

  回眸小岗发展之路

  □文/图 本报记者 韦文洁

  大包干走向全国

  1978年12月的一个晚上,小岗村18户的当家人在一起举行了“秘密会议”,小岗村正式分田到户。

  1980年1月24日,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来到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万里不仅批准小岗的“包干到户”可以干5年,而且同意全省可以学习小岗的经验。大包干由此走向全国。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对小岗和安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给予了肯定和支持。邓小平说,“政策一定要放宽,使每家每户都要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有的可包产到组,有的可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到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从1982年起至1986年,中共中央每年都发出1号文件,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生产队最先实行的大包干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至1986年初,全国超过99.6%的农户实行大包干。

  改革至今未致富

  1993年3月8日,小岗村正式宣告成立。

  新成立的小岗村由小岗村民组和大严村民组组成,有75户,312人,包产土地面积1070亩,实有耕地1600亩。严俊昌任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但是,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粮食价格下跌而出现卖粮难的尴尬,再加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一段时间里“三提”“五统”负担过重,小岗村并没有富裕起来。

  1997年,在《解放日报》一位负责人的牵线搭桥下,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和小岗村结成姐妹村。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当时说了一句至今仍然被人们反复提及的话:“富起来的中国人不应忘记小岗村”。1997年11月,长江村资助小岗120万元,铺了一条“友谊大道”。

  改革开放20年之际,同时也正值小岗分田到户20周年,1998年9月22日,江泽民视察小岗时说:“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是不会改变的!”

  郁全和的亿元梦

  2001年起,小岗村从长江村引进200万元资金,建成80亩的高科技葡萄示范园,引导小岗人种植葡萄。前后几年里,小岗村大约70%的农户种植了450亩葡萄。2004年,小岗葡萄喜获丰收,同时销售渠道通畅,当年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2003年,小岗村引进一个养猪场,试图规模化养猪。

  除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外,2004年起,小岗村开始在村东开工建设一座“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6月,“大包干纪念馆”正式开门迎客。

  2005年11月,中国当代名村论坛在滁州召开。被授予“小岗村村委会名誉主任”称号的张家港市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表示,至2010年,400多人口的小岗村要完成一千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每年实现1亿元的工业销售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再走“合作”之路

  2004年11月,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和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等十多人进行了一次“红色考察”,集中参观了大寨、耿庄、红旗渠、南街村4个走集体经济道路致富的明星村。

  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认为,无论是南街村,还是耿庄,能够迅速成长为明星村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这些村庄距离城市近,区位优势好,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主观方面的原因是,那些村庄地少人多,即使单干也很难吃饱肚子,因此,一直走的就是集体道路,容易形成合力。

  正如关友江的所想的一样,“红色考察”之后,小岗村当家人决定走“合作”发展的道路。2006年1月,小岗村决定合作养猪。

  2006年3月,一次再次崛起的难得机遇摆在小岗人的面前。滁州市正式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岗村成为凤阳县首批试点村之一。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