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友迎“七夕”过法分两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2:10 北京晨报

  有的玩时尚 有的喜复古

  晨报讯(记者 罗德宏)今天是传统的七夕节。有意思的是,因为今年农历闰七月,因此6月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的“七夕”一下子来了个双份:在7月31日和8月30日,国人将有两次机会感受本土“情人节”的魅力。据了解,网友对于“七夕”的热情比商家来得更快,或时尚,或复古,网上七夕节的过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现象。

  ●时尚派

  短信彩铃大玩新天仙配

  “有一天,牛郎告诉织女,我们不能见面了,因为喜鹊都去恋爱了。织女说没关系,那我们就发短信息吧。”……随着第一个“七夕节”的到来,各大网站的短信平台争相涌现围绕“七夕”谈情说爱的短信,除了款款深情、古雅用词外,更多的短信充满都市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搞笑式语气。

  同时,彩铃也不堪寂寞。日前,某彩铃制造团队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段牛郎、织女手机传情的彩铃作品《新天仙配》上线。

  38年一遇的双“七夕”令不少都市青年备感兴奋。不少人开始酝酿参加单身青年派对和相亲活动。外企白领小王很早便开始鼓动身边的单身同事和好友,利用难得的两个“七夕节”举办单身狂欢派对,“特别的时刻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小王充满期待。

  ●复古派

  七夕兰夜“拜月”“乞巧”

  长期主张传统节日复兴的天汉网等网站日前推出“七月天汉清如练,兰夜私语祭婵娟”的七夕节复兴方案。有关人士介绍说,夏历七月旧时称为“兰月”,故七夕那天晚上又称为“兰夜”。“七夕”并非只是情人节,而是包括拜月、乞巧、娱乐、姐妹盟、情人节等众多内容。

  按照复古的做法,每项内容都有不少的讲究。比如乞巧,即穿针应巧。最传统的乞巧活动是穿巧针。古时的巧针一般是多孔针,现在可将七枚针合并在一起,一次穿过就算胜利。另外还有“喜蛛验巧”,参加者将一只自己准备的小蜘蛛放在盒子里,一边盖上盖,一边念念有词。第二天,如果织出的网又圆又密就是“巧兆”。

  专家观点

  传统节日应加强仪式感

  或许,无论形式翻新还是复古,七夕节都在为今天的年轻人提供表达情感和组织活动的节日载体。不过有专家表示,类似“七夕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亟待加强,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无形的,只有在仪式中才能有形化,并有效传承。

  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仪式感缺失确实是民俗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和韩国的传统节日仪式感就很强,其传统节日的号召力非常强,这与全社会的共识和认知是分不开的。

  也有人表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来。“七夕节”应当在今天逐步找到并确立具有特点的形式,仅作为西方情人节的翻版并非这个传统节日的真正出路。罗德宏

  不同看法

  “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

  民俗学家:三月初三的上汜节或清明节更适合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在众商家热捧这个“中国情人节”之时,民俗学家赵书却认为:“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不够准确,把三月三的上汜节或者清明节称为‘中国情人节’更有说服力。”

  据赵书介绍,七月初七被定为节日是在汉武帝时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则起源于魏晋南北朝,那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期盼团圆,与“有情人”没什么关系。“牛郎星”原名叫“牵牛星”。农历八月,这颗星移动到天空正南方时,正是祭祀用牛膘肥体壮之时,它们可牵出来接受挑选,故名“牵牛”。而农历七月黄昏,当“织女”升上头顶的时候,正值暑气渐消、秋凉乍起、妇女纺线织衣的时节,因此,这颗星就被称为“织女”。此时银河横贯夜空南北,织女和牛郎隔河相对,这一景象,触发了古人的想像,牛郎织女的传说由此而来。这一天还被当作是谢媒人的日子。

  “据我查到的资料,与‘七夕’有关又提到‘情人’的只有明清时期的一首民歌:情人双双上庙台,不为升官不为财,只为白头伴到老,谁要变心谁先埋。这首诗实际包括了从恋爱到婚姻的全过程。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的也是结婚后又被分开的故事,因此有说牛郎织女对婚姻不利。”他认为,七夕并没有青年男女聚会联欢、谈情说爱的习俗,仅靠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能想当然地把这一天当作“情人节”。

  赵书认为,三月初三的上汜节或者清明节更适合当“中国情人节”:初春人们到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后来上汜节内容逐渐叠加到清明节中,但社交、娱乐的功能减退,只剩下扫墓踏青的功能流传下来。”

  “‘七夕’已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符合现代生活的事项加以丰富才能真正保护它。”赵书认为,不妨利用七夕乞巧的典故,在这一天举办工美展览或者婚纱展。晨报记者 姜葳

  相关链接

  今晚大雨

  难见织女

  晨报讯(记者 姜葳)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于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北京天文馆天文专家寇文解释说,“牛郎星与织女星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一颗亮星,两星相距16光年。每年七月初七,上弦月正好运行到银河中间,明亮的月光使银河相对暗淡,大概古人由此认为是天河消失了,牛郎、织女便可相聚。”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农历闰七月,所以今年的“七夕”有两次,一次是7月31日,一次是8月30日。寇文介绍说,如果天空无云,今晚22时左右,市民在野外抬头仰望天空,头顶正上方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在织女星南偏东方向,比织女星亮度稍暗的那颗就是牛郎星。

  但据气象台预报,今天晚间全市将出现大到暴雨天气。38年不遇的双七夕首日,京城的情人们只好在雷鸣暴雨中度过了。

  

网友迎“七夕”过法分两派

  昨天,由宣武区文化委等单位编排的新编评剧《天河配》在湖广会馆内公演。这是京城百姓时隔40年后再次看到这场传统剧目。佟一博/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