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台风格美专题 > 正文

355万条格美短信:透视福建减灾网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5:15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邵芳卿发自福建

  今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第五号台风“格美”接踵登陆福建,其间持续暴雨成灾。

  据福建省防汛办历次“初步公布”的数据,《第一财经日报》计算出,截至7月26日
16时,上述灾害累计致使该省85人死亡、3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11.15亿元。其中,渔民死亡数为零。

  作为台风主要登陆省,福建在死亡人数、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大指标中在全国的占比仅约为7.9%、9.5%和15.5%。

  重灾区福建究竟如何将灾损降到最低的?

  “珍珠五条”和“格美六条”

  7月25日15时50分,台风“格美”在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围头登陆。

  7月26日,福建省防汛办公布消息称,截至当日16时初步统计,全省直接经济总损失11.6亿元,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27日下午,带领国家防总工作组抵达福建的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福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效,有六个值得推荐借鉴的好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二是部署周密;三是准备充分,早部署,早准备;四是措施得力,特别是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五是体制优秀;六是机制有效,主要表现在宣传到位、领导包点、科学调度、人员转移、效能督查上。

  他认为,这六个方面要很好地总结发扬。

  实际上,在鄂竟平总结“格美六条”之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今年5月20日已提出“珍珠五条”。

  回良玉听取了福建省防抗台风“珍珠”和抢险救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后表示,该省防抗1号台风取得好的成效,总结起来有五条经验和做法:一是领导重视,部署周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安排妥当;三是科学调度,主动防御;四是各方协作,军民合力;五是完善设施,发挥效应。

  预案与督查结合

  每次台风来临时,福建省水利信息网点击率很高,往往出现“塞车”现象。

  7月28日,福建省防汛办常委副主任丘汀萌向本报记者透露,福建省的台风信息发布是网状发布,除了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水利厅、气象局、海洋局和国土厅等网站外,还大量发布短信息。

  在防御“格美”的过程中,截至24日19时30分,全省手机、

小灵通用户已收到防台风公益信息355万多条次。“我们从去年开始发,今年发了800多万条,平均每3个人约可收到一条,迄今共发了2000多万条。”

  此外,电报、传真、电话等形式被频繁用于行政通知上。“信息可以直达乡镇一级,村里由乡镇包村干部直接通知,这样就确保了信息直达村民。”

  丘汀萌认为,《福建省防台风工作预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据介绍,《福建省防台风工作预案》上世纪90年代就存在,由于台风洪涝特别严重,2001年进行大规模调整,2003年《福建省渔业防台风工作预案》也调整而出。“其间指挥部成员也由原来的十几家单位增加到三十几家。原来注重农村,现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也向城市延伸。”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水利厅党组书记杨志英向记者表示,严格的效能督查机制保证了预案的落实。

  据杨志英透露,今年4号台风“碧利斯”肆虐期间,漳州市一位乡党委书记就因离岗而被免职。“此次‘格美’,省效能办也深入漳州县市督查县委书记在岗情况。”

  相关报道

  福建这样防御“格美”

  回顾一下福建省防御台风“格美”的大致过程,或许能让人对鄂竟平总结的六条经验进行印证。

  7月21日15时,福建省防汛办的官方网站福建省水利信息网发出了《台风“格美”最新动态(一)》,公布了福建省气象台对“格美”生成以及特点的报告,并指出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它将于23日下午进入该省48小时警戒线。

  23日下午,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视频会议,福建省委副书记梁绮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出席,会上分析通报了“格美”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对该省造成的严重影响。

  23日18时,福建省防汛办在网上公布指出,“格美”可能于25日夜里到26日白天在福建中北部至浙江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

  24日,武警福建总队、福建省水利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海洋与渔业局、交通厅、民政厅、经贸委、通信管理局、福建海事局、民航福建监管办、公安厅、卫生厅、电力公司等部门,纷纷部署各自措施到位。

  24日晚,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又前往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当前防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邵芳卿)

  相关专题:台风格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