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毁约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9:41 河北日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似乎与此相悖的是,签订就业协议就毁约的"准就业"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就业难下涌动“毁约暗流”

  小张是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他看来,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一般,有份工作就不错
了。在就业市场打拼个把月后,终于有一家不大的公司决定聘用他,尽管这家公司的各方面待遇不算很好,但小张还是签了协议,他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但吃了这颗“定心丸”的小张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求职之路,他依然是各种招聘会的常客,一个月后,另一家颇有名气的大型国有企业相中了小张,开出的月薪比上一家企业高出数百元,小张最终选择了后者。

  如今,这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求职心态,使签订就业协议却又临时毁约的大学生逐渐增多。前不久,某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近一半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近30%签订就业协议的大学生毁约。

  对此,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苏国斌指出,专业不对口、签约后迟迟不能工作、与恋人两地分居等等,都是导致大学生毁约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招聘毕业生的企业中,混杂着个别不够诚信的“黑心雇主”,这些人抱着榨取廉价劳动力等目的招聘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致使公司招聘时所做承诺不能兑现,这也造成一些大学生毁约。

  但从总体上来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毁约给用人单位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张华是省会一家小型制药企业的人事部经理,大学生毁约现象让他头疼不已。他深有感触地说:“每次招聘会上我们公司总是能接到很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其中不乏条件优秀的,但与这些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真是有点心里没底,光今年我们公司选择毁约另觅高枝的新招聘人员就有6人了。招聘新人员来公司的前一两个月公司都会对其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刚刚适应工作要求就临时毁约,对用人单位的确是不小的损失。”

  毁约失掉的不仅是违约金

  毁约频频让许多用人单位在签订用人协议时加大了违约金的筹码,违约金随着“毁约潮”一路水涨船高。在不少“人才猎头”网站上,许多大学生在询问用人单位情况的同时,总要问上一句违约金是多少。违约金的高低也成了求职的条件之一。许多求职的大学生把毁约当作了一个程序来操作,并且仔细地衡量其风险和成本。

  河北经贸大学的小刘刚刚与一家签约的用人单位说了再见,谈起违约金她有点不以为然,“违约金有规定不得超过员工月工资,所以不过就是2000元左右,有时甚至才1000多元,找到更好的工作后,这笔违约金还能赚回来。”

  但河北师大教育科学院王景芝教授指出,不要小看大学生的一次毁约,毁约行为实施之后将使大学生本人的诚信观念受到冲击,从而容易在大学生今后的求职路上,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挑三拣四、不负责任、见利忘义的心态,碰到工作中的一点不如意就采取跳槽走人的极端行为。如果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走上工作岗位,将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有关社会学家认为,如果在一个非常注重信用记录的社会里,假如一个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毁过四五次约,是否还有企业敢聘用这样的大学生?就此,他认为,大学生为了毁约所支付的成本,绝不只是赔上了一笔违约金,可能还要付出一笔不菲的道德成本。

  对此,

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张建国老师建议,学校要通过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违约不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整个学校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社会进步、制度完善,让学生为他的失信行为付出相应代价,从而重视契约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刘宏 张建红 本报记者 郭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