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劳务经济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0:46 锦州日报

  谁家的房子最漂亮,谁家的围墙最好看,谁家的大门最醒目,那准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家。这是记者在黑山县无梁殿镇卡拉木村最深的感受。陪同采访的黑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闫守玉告诉记者,卡拉木村的情况只是黑山县发展劳务经济的一个缩影,现在,黑山有很多乡、村都像卡拉木一样,农民外出务工挣了钱,回家修、盖了新房,有的甚至还买了小轿车。

  “那你们是如何做成这样的呢?”记者好奇地问。

  “去年以来,我们黑山县提出了开展农民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把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民择业技能和本领,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民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这个关键,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就业技能和信心,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将我们县的劳务输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闫守玉笑着解释。

  县里的同志给记者提供了一些数字:黑山县建立了26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先后开办汽车维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仅2005年就培训11600人,实现劳务输出15622人;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黑土地;年劳务纯收入达到1.6亿元;劳务输出数量位居锦州地区第一。

  “我们黑山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24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0万人,而且大多数农民是初中或小学文化,缺少一技之长,以前劳务输出后也大多从事简单的重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就业困难。”闫守玉对记者说。

  为此,黑山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围绕转移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培训组织,制定了《黑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民教育培训方案》,提出近期和远期培训规划,将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实行目标管理,在全县上下形成“抓输出必须抓培训”、“抓培训就是抓经济”的广泛认识。

  首先,整合培训资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需求,利用党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各乡镇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力量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为确保培训效果,他们坚持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结合。对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行考试考核,对经培训考试合格的农民工颁发培训证书,达到一定技术等级的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有关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培训对象以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有转移愿望的青年农民为重点,内容以“订单培训”和“定项培训”为重点,区域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主要抓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了基本权益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基础知识和餐饮、保安、建筑、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等专业技能。实现了农民由体力型民工向专业型、技能型民工的转变。

  再次,确保先培训后输出。黑山县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培训原则,在搞好劳动力市场分析调查和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培训与转移输出相结合,建立完善了输出的资源、安置基地,他们在全县的21个乡镇建立了劳务输出资源基地,与沈阳、北京、广州、天津等城市的40左右家单位建立起长期的协作伙伴关系,并建立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同时,对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保证打工者走到哪里,维权就跟到哪里。这样就为农民转移培训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力争培训一个,输出一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