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七夕”改名看文化自信的丧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3:36 法制晚报

  热点观察

  从“七夕”改名看文化自信的丧失

  由于农历闰七月,今年有两个“七夕节”,一个是在今天,也就是7月31日,还有一个是在下月的30日。近年来,有人建议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中国爱情节”、
“中国情侣节”。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当然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但是,假如仅仅把“七夕节”定位成为一个只与爱情有关的节日,就未免有些片面了。根据民俗专家们的考证,中国古代“七夕节”的意义,更多的是女性祈求美好的生活。在这一天,妇女不只乞求爱情,还乞巧、乞美、乞子、乞年,包含了向往智慧、美丽、生子、丰收等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我国的传统节日遭遇寒流,有人不愿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迷失自己,也开始强调自己的东西,但是又怕别人不懂,所以总想给自己的传统节日安上西方化的称号。但我以为,如此一来总给人一种强行设置“文化防火墙”来抵挡洋节的感觉。难道,只有把春节改为“中国圣诞节”,清明节改为“中国感恩节”,我们才能够“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固然不能以全球化的理由坐视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也不应该以西方文化作为参照物,总惦记着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进行包装改造与“国际接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七夕节”,就是一个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节日,我们应该保证“七夕节”的完整和纯正。如果生硬地把“七夕节”进行包装改造,甚至以此进行商业化的拉郎配,流露出的其实是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自信的丧失,反而会破坏传统文化的魅力。赵学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