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市将制定七个应急预案 填补自然灾害预警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9:05 首都之窗

  北京市在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预警发布的覆盖地区存在空白,特别是易受灾害影响的农村和山区。这是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气象灾害室副主任刘伟东在近日开幕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分论坛“城市公共安全与防御机制论坛”上透露的。

  刘伟东在《北京城市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报告中认为,在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市已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主要表现在:成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市应急指挥中心,并成立了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在完成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的基础上,正在陆续完成34种灾害应急预案和7个应急保障预案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北京目前正在制定7个保障预案,这是其他省市没有的,可说是一个新举动”。

  刘伟东在报告中指出,这些方面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各灾害管理部门间协调和配合的应急措施尚不完善,不少还是空白;各种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报准确率、精度和时效不高;预报预警作业流程和业务服务规定尚未真正建立;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预警发布的覆盖地区存在空白,特别是易受灾害影响的农村和山区;灾情收集上报工作薄弱,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也很少进行灾情的独立和综合调查;各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灾前、灾中和灾后评估工作尚未建立等。

  据悉,“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北京市科协等承办。

  相关链接:安全避险知识有望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防灾与安全教育,把灾害与安全避险知识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已经被写入了《北京市减灾条例》专家建议稿。

  北京减灾协会专家组成员萧永生在近日举行的“城市公共安全与防御机制论坛”上介绍说,北京减灾协会结合本市发展和灾害的特点,在市人大法制办的支持下,草拟了《北京市减灾条例》专家建议稿,作为北京市综合减灾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市减灾条例》专家建议稿强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安全,体现社会公平”,萧永生指出,专家建议稿提出要开展减灾科普宣传和防灾与安全教育,提倡灾害事故保险,增强公众的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在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特别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安全,体现社会公平,同时还要加强流动人口的安全防灾教育。

  “减灾工作要透明化,要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萧永生表示,专家建议稿中提出本市应建立年度灾情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经核实后的灾情和减灾工作的综合情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