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急救生命线”因何失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4:30 今晚报

  六旬老人突发心脏病,其老伴打“120”求救,得到的答复竟是“没有车”。等救护车赶到现场时,老人已身亡。近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这起事件不仅引起了死者家属的不满,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急诊急救体系的担忧。

  120”无车可派

  医院称是“意外”

  牡丹江市东安区日照小区居民郑淑芳向记者讲述说,7月14日晚22时左右,老伴刘锁林突发心脏病,她立即打“120”,没想到电话那端竟说“没有车”。无奈,郑淑芳向“120”要了牡丹江心血管医院的电话进行联系。

  刘锁林的二女儿刘洪梅得知消息后赶到父母家,再次向“120”求救。这次“120”急救车赶到了,医护人员对刘锁林进行了抢救,但为时已晚。刘洪梅不解地说:“作为城市急救中心的‘120’,怎么会出现没有车的情况呢?”

  据记者了解,刘家所拨打的“120”设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位于牡丹江市市中心。作为担负着急诊急救任务的城市“120”,该院曾向社会承诺,接到求救电话后3分钟出车。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闫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20”只有两辆救护车,救护车同时出车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果同时出车,“120”会告诉求救群众其他医院的电话。闫红说:“从工作程序上,我们没有责任,因为我们告诉了患者其他医院的电话。”

  牡丹江心血管医院医务科科长刘静魁表示,这件事“程序上不对”,如果第二人民医院没有车,应该直接跟心血管医院取得联系。

  如果救护车不够用,医生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到患者家中实施救助呢?闫红表示做不到,因为该院“配备的就是两辆车的急救力量”。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解忠义说,像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平时急救力量够用,这次是“意外”。

  一边“无车可用”

  一边两车闲置

  记者调查发现,第二人民医院虽然对患者家属称“没有车”,而实际情况却是有两辆没有医务人员和设备配置的救护车闲置在医院。

  为什么一边“无车可用”,另一边却是车辆闲置呢?记者了解到,牡丹江市尚未形成一个可随时调动全市医疗救援力量的急诊急救系统,多家医院都设有自己的急诊急救科,而各医院又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需要来进行车辆和人员的配置。

  解忠义介绍说,牡丹江市的“120”急救中心挂靠在第二人民医院,实际上就是该院的急诊急救科。中心的多数配置都由医院自己出资,经营也是自主的。去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拨给该院4辆救护车,可是该院认为两辆救护车够用了,多配置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闲置。

  牡丹江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张效宇说,牡丹江市由于财力有限,多年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急诊急救系统,各急诊急救部门都由医院自负盈亏,难免会出现医院各自为政的局面。大约是2000年,牡丹江市对各医院承担的急诊急救任务按原电话局的区域进行了划分,一部分划给了第一人民医院,一部分划给了第二人民医院。牡丹江市其他二级和三级医院作为急诊急救系统的一个补充,也接急诊。

  张效宇表示,卫生局曾赋予第二人民医院“120”急诊急救中心对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红旗医院救护力量的调配权,但由于医院是平级单位,协调起来比较困难。这次第二人民医院让患者自己联系急救医院,是不对的。

  急救系统失灵

  急救模式有待完善

  群众在第一时间拨打求救电话,而“120”急救中心却无车可派,患者因错过抢救时间而离世。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教授认为,这起事件充分暴露出一些城市的现行急救体系存在发展瓶颈。

  曲文勇说,急救资源紧缺和急救资源闲置同时发生在牡丹江市的急救体系中,而就在这对矛盾的博弈中,一条鲜活的生命匆匆离去,急救系统的瞬间失灵凸显急救模式有待完善。

  张效宇说,“120”对急救资源调配能力不强与急救中心依托综合医院的管理模式有一定关系,牡丹江市现行的急诊急救体系的主体是独立的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之间是平行关系,不会像上级协调下级那样顺畅,而且各医疗机构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

  对于“120”急救中心出现无车可派的尴尬局面,闫红说,依靠医院本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政府部门建立一个独立的急救中心,配备足够的急救力量。

  曲文勇认为,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线,“120”急救体系代表着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资源调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120”电话不但是院前急救机构受理医疗救援的工具,更寄托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期盼。

  专家认为,随着急救需求逐年增加,建立起指挥统一、网络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功能完善的急诊急救体系,已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新华社哈尔滨今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