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能风暴”助推奋力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5: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未来五年,我省将大力推进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农业节水、污水治理和再生利用、绿色照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9项工程,全面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正在一个资源大省的腹地迅猛展开,为安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夯实根基。

  “耗能大户”的觉醒之梦

  “吨钢综合能耗从1998年全国十大钢铁企业排名第九位,跃升到2006年前三甲行列。”这则来自马钢的消息,让人为之一震。一个古老的钢铁企业,在推进节能降耗的进程中,不仅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钢铁企业,向来被认为是耗能大户。为此,马钢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把节能、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施定额收费、超耗加价,在实施低成本战略中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马钢吨钢综合能耗由1998年的每吨1342公斤标煤,下降到目前的每吨655公斤标煤,下降率达48.8%%;吨钢耗新水由2001年的每吨39立方米降到目前的每吨9立方米,工业水循环率由78.6%%提高到93.6%%,4年节约新水5.23亿吨;能源费用与制造成本比例由33.03%%下降到目前的23.32%%,其主要节能降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般说来,地区单位GDP能耗较高,主要是由于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耗能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等造成的,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障碍。多年来,和马钢一样,铜陵有色集团、海螺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皖能集团等省内重点骨干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19日,省政府与马钢等33家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33家企业承诺“十一五”期间节能372万吨标准煤。去年,这33家大企业消费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5.7%%。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积极行动,我省单位GDP的能耗量一直在下降,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13.9%%。

  节能降耗的务实之举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我省以优化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为核心,强化政策法规引导,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资源节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全省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过程中,都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全省工业系统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依法实施管理,健全执法体系,强化监督检查,规范行政行为。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省组织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10户,环保设备25个,重点实施300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各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推进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农业节水等工程,提高资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技术水平。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主要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节能方面,重点支持高炉煤气回收发电、煤矸石发电、干法熄焦等项目,使高耗能企业的综合能耗大幅下降,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节水方面,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建立城市节水指标体系等。合肥市环城公园彻底告别靠自来水供给水源的日子,城市污水通过“混凝—过滤—消毒”工艺处理,除作为环城公园、小区的景观用水,还将使用到工业冷却等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磷石膏综合利用、煤矸石和煤泥混烧发电、瓦斯发电等技术实现产业化。

  资源大省的升降之辨

  我省是资源大省,但随着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落实科学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资源节约问题,让效益升上去,能耗降下来。

  2005年,我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641万吨标准煤,较1991年增长200%%,年均增长14.2%%,单位GDP能耗高于经济发达省市。在工业37个大行业中,我省每万元产值消耗电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1个行业,每万元产值消耗原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行业,单位水耗和单位资源消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上看,我省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很突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任重而道远,全社会节能降耗任务依然艰巨。

  未来五年,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对那些耗能高、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行业、企业及其生产能力尽快淘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在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居民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建设30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推进热电联产,计划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02年的27%%提高到40%%;推进节能建筑建设,要求所有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和相关企业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通过技术进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集中力量支持冶金、化工、轻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一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项目的建设,降低资源型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