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杭州图书馆的十五分钟阅读圈,免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5:32 都市快报

  书越来越多 门越开越大

  1867年,《资本论》第一部出版。这部巨作的绝大部分都完成于大英图书馆,如你所知,那时候该书作者马克思穷困潦倒,仅靠恩格斯等好友资助,每天去大英图书馆看书、写作,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还把脚下的石板蹭出了一条浅沟。

  后来我们看到那部厚厚的《资本论》,难免忍不住想,幸好大英图书馆是免费的,不然以马克思当时的经济状况,即使有人赞助,要写出这样一部传世之作还是太难。

  回到2006年6月的第一天,杭州市图书馆取消了15元的年费。这是一个“大事件”,它意味着杭图正在努力向国外图书馆靠拢,某种意义上,它使杭图出现一个“马克思”成为可能。

  而这只是开始。2008年,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就将建成,这座占地42000平方米的“市民大书房”,所有服务也将向市民免费开放。

  读者:我看得到,它在慢慢改变

  1999年,读者小陈第一次来到杭州市图书馆。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他上到三楼,几台电扇吱吱地吹着热风,每个人都是一脸油光。

  书多得超出他的想像。“就是整幢大楼看上去太陈旧了,和这座城市一样。那些书也比较破,不像现在,新书占了一大半。”他回忆道。

  六七年来,他每隔二十多天就要去一次图书馆,借一些历史人物传记之类的书带回家看,然后赶在还书截止日前把书还掉。变化发生在三年前,“图书馆有了网上续借服务,如果我来不及去馆里还书,只要在网上点一下鼠标就可以续借,很方便。”

  这个夏天,他照常去杭州市图书馆借书,走上三楼,那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电扇早已被现代化的空调所取代,阅览室的人越来越多,似乎杭州市民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消暑方式。一切都在改变之中。尽管在几十层高楼面前,建于1985年的杭州市图书馆显得有些矮小,但它依然是杭州人的精神家园———据统计,每年有40多万读者光临杭图,近3万读者拥有杭图借书证。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新举措:公共、免费、无障碍

  今年6月1日,一份名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的条约开始执行。这个服务公约的精神主要是七个字:公共、免费、无障碍。也就是说,从它颁布之日起,杭州市民去本地各市级公共图书馆借书,可以不再交纳15元的年费。“15元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小数目,但对家庭困难的弱势群体来说仍是一笔大开销。在取消这笔年费之前,杭州市图书馆的大门其实是对这些人关闭的,这已经违背了公共图书馆的精神,所以我们提出这个公约,希望图书馆真正实现为所有人群服务,成为现代社会公共文化的象征。”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从酝酿这个条约到它真正诞生于世,他们整整用了三年时间。

  免费并非杭州市图书馆的首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共同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共图书馆本应就是公共和免费的,国内不止一家图书馆有这项服务,但像杭州图书馆这样,把地区内十几家各级图书馆联合起来,免费开放,还是第一次。这后面,是杭州市图书馆名下国内首家公共图书馆事业基金会68万余元资金的强大支持。

  新网络:15家图书馆一证通

  其实早在3年前,杭州市图书馆就已经实现了“九馆一证通”,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少儿图书馆以及杭州市属的萧山、余杭、富阳等地区图书馆联网服务,通借通还。

  2005年这个服务网络扩展到了15家图书馆,今年更是把张铭音乐图书馆和西泠印社图书馆也吸收进来,逐渐形成以杭州市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为分中心,社区和乡镇(村)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任何一个市民,在这个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服务窗口,都可以享受到网络中所有图书馆的资源。”根据褚树青的解释,“享受”的内容除免年费之外,还包括更快捷的服务:市民在社区服务点开出要借的书单,48小时内就可以拿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书。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阅读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每1.5公里半径内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中国无疑离国际标准还很远,但随着这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成和铺开,这种距离一定会慢慢缩短。

  展望

  再过两年杭州市图书馆要变每个市民的书房

  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个疑问:一座城市中,既有省级图书馆,又有市级图书馆,是否属于资源浪费?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对这个问题,褚树青也思考了很久,他的回答是,省图书馆更像是全省的文献保障中心和研究中心,无论专业性还是学术性都是省内最强的,人们去那里学习,是为了有所提高;而市图书馆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场所,它更多时候是起知识普及的作用,所以不应该显得很贵族,相反,它应该像市民自己的书房一样亲切。

  在这个关于“市民大书房”的构想中,社区服务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市民走出家门,只要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能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窗口,在这个窗口里可以享受到网络中所有图书馆的资源———然而,现在建成的服务点虽然已有75个,“十五分钟阅读圈”还在逐步完善中,去服务点借书的依然只是赋闲在家的退休职工,年轻读者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这使得服务点和原来的社区阅览室没有任何区别。褚树青说,他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公共图书馆这个概念,试图改变人们的借书习惯。他们已经意识到,这可能会花去他们更多的时间,但很有必要。

  而到了2008年,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就将建成,新馆完全按“市民大书房”的构想建设,4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信息大楼里,不但有最现代的同声翻译厅、展示厅、多功能报告厅、人情味十足的盲人阅览室和亲子阅览室,还有一个350个座位、三道幕的小剧场,所有这些,都将免费向读者提供。

  “整幢大楼就像一个大型的图书超市,全部都是大开间,除孤本外的200多万册图书都陈列在书架上,任人借阅。到那时,每个人都会认识到,这个图书馆是杭州除学校教育之外,最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毫无疑问,这个场景充满了诱惑,让人向往不已。

  榜样

  新加坡图书馆是怎么为读者服务的

  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创始于1823年,当时建在一所学校里面。到1846年,该馆仅有34名读者和617册图书。1874年,该馆被政府接管并被合并于博物馆中,1957年成为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新加坡就有了流动图书馆服务,每周送书到Changi、Sembawang等偏远地区,并在JooChiat社区中心内开设了非全天开放的社区图书馆服务分支机构。

  新加坡图书馆很早就开始采用“一卡通”自助借还书网络系统,除了国家参考图书馆的文献不外借外,读者可凭免费办理的借书证在其他任何一个图书馆借书,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借书手续非常简便,读者利用自动借书机,按屏幕上的指标简单地操作两三个步骤就可完成借书过程。借书机随即打印出借书凭据,上面详细记载着借书时间、地点、书名、书号、应还日期等款目。还书可在24小时全天候进行。读者不用进馆,只要将书放入大门外墙处一个还书口就可,书由传送带自动送由计算机处理。

  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还有一项功能,那就是读者每次借的书,电脑都会存入借阅信息,自动分析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图书馆购进这类书时,电脑就会自动提醒读者,并附有书目供参考。

  在借、还书的服务之外,新加坡图书馆进一步将自己定位为:心灵休憩的场所。读者在图书馆除了阅读外,还可以喝咖啡、听音乐。为满足多重读者的需求,新加坡图书馆还与购物中心结合,小朋友在图书馆看书时,家长可以前往购物。

  目前,新加坡图书馆名下有3所区域型图书馆、18所社区型图书馆、18所儿童图书馆,访客人次达到3120万次。(记者吴晓燕 周涛 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