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彭德银老人:我曾经两次参加红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7:47 潇湘晨报

  

彭德银老人:我曾经两次参加红军(图)

  彭德银老人虽然患有严重腰疾,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变换一种卧床姿势,但说到动情处,老人向天竖起的拇指或食指,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当年驰骋沙场时的英勇。 记者 马金辉 摄

  记忆准确、嗓音洪亮、笑声爽朗……老红军彭德银已88岁高龄,聊天时仍不失风趣

幽默。由于年事已高,现在老人腰背酸痛,无法坐立,正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休养。忆起长征岁月,老人细数历史风云中的点点滴滴,当年自己靠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到18岁就走完长征。

  小鬼“跟”进了红军队

  1919年1月,我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我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却有一股闯劲,知道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一心想参加红军。由于年纪小,我还有两次参军的经历哩!

  1931年,那时我还只有12岁。红军到了金寨,乡亲们都欢迎红军到来。在家里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我和村里的十几个孩子一起,偷偷地跑去报名参了军,随后跟着部队离开苏区,到了麻埠镇。我们小孩子不能扛枪打仗,就负责照顾伤员。在一次战斗后,有的伤员浑身是血,几个小伙伴看了后很害怕,有的甚至哇哇大哭起来。首长哭笑不得,他说:“要回去的小孩请站出来!”我那时候年纪小,看着别的伙伴站了出来,我也站出来,就这样回到了村里,结束了第一次参军。

  回来后,我常听父母讲“共产党是闹革命、打土豪的队伍”,我又寻找机会去当红军。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父母不同意我参军,妈妈说:“你是个小孩子,听话,不要去参军。”但我参军的想法很坚决。1932年2月,我来到区苏维埃指挥部再次报名参军,部队让我做勤务员。区里已经同意了,妈妈没办法,只好把我送到了区苏维埃。

  1932年,蒋介石陆续调集约5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部队转移的时候,我路过家门,回了一趟家。我和家人匆匆吃了顿饭,都没坐几分钟。母亲很心疼,我向母亲拍起了胸脯:“我在部队没问题的!”说完就出门了。

  随后,我随着部队来到燕子河镇。部队被敌人包围后,必须突围,指挥部动员老弱病残的战士回家。我就是不想回家。凑巧,我遇到了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一名负伤的战士,我一直跟着他,跟在大部队后面走。直到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县),那名战士把我推荐给33团团长吴云山,经团长批准,我当上了他的勤务员。

  这样,我终于成了红四方面军11师33团的一名正式军人,那一年,我14岁。

  16岁开始走长征路

  1932年12月,在四川大巴山,我们红四方面军走了210公里路,翻过了大巴山。当时正值隆冬,战士们翻山非常艰苦,上山70公里,中间70公里,下山70公里。下山后,我们到了川北,与

国民党进行了激烈交战,之后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建立了通南巴苏区。

  之后,红四方面军迅速发展到了8万多人。这时我成为电话员,给首长们接电话。

  1935年,我们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开始长征,那时我还是个16岁的孩子,部队走一步,我跟着走一步。

  我还记得,长征中第一晚我们是在大森林里度过的,大家围着篝火睡着了。半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把篝火浇熄了,荒郊野外,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身体不好的战士马上就病了,许多战士趴下去就不行了。我这个小孩子大概是身体素质还不错,竟安然无恙。

  过草地时,我们每人准备了十来斤粮食。但是,草地要过一个月时间,十多斤粮食根本不够吃,开始时我们每天吃一碗面,到后面每天只能吃一筷子面。再往后,每天连一筷子面都没有了。在少数民族地区,牦牛肉很快就吃完了,我们开始吃牛皮。牛皮怎么吃的?把牛皮上的毛刮一刮,再把牛皮放到火里烤一下,就这么吃,现在想起来,那味道也还不赖!

  我在长征路上唯一不缺的是盐。粮食没了,牛皮也没有了,盐却还多,我们就使劲喝盐水,一喝盐水整个人就有劲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有喝盐水的习惯,一喝盐水人就有力气。

  张琴秋教会我读书认字

  我13岁就参加红军,在村里时我是放牛娃,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到部队后,我就想,这辈子跟定了红军,要干就干到底。干革命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渐渐地我萌发了学习读书写字的愿望。

  在艰苦岁月里,我边走边学会了读书写字。我当电话员时,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在总医院当政治部主任。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后来成了红军惟一的女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

  那时候,我就坐在张琴秋的旁边,她很有学识,见我小小年纪,就对我说应该学点东西,一天教我学5个字。她教完后,我就在房间里念啊写的,每天学5个字并不困难。就这样,我跟着张琴秋学习了几个月时间,日积月累下来,大部分的字我都认识了。现在,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都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长征中,我们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夹金山是红军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过雪山的情景就和现在电影里演的差不多,不过我们可不是演电影,那是玩命的事。山并不高,但山上缺氧,走路都很困难,指挥员命令我们不准讲话,不准吵闹。很多人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下山时,我们就滑雪,从山上一路滑下去。

  1936年,天水铺最后一仗,胡宗南被打败后,红四方面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过了河西走廊,我们这部分到了甘肃会宁,结束了长征。

  长征那一年多,很多战友倒下去了,那些战友要是能活到现在就好了。我仗着年轻,身体好,挺过来了,还学会了读书认字。长征走完后,我还不到18岁。

  本报记者 何 敏 实习生 张 辉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