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昌平新农村从环境建设起步(下转第二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8:56 北京日报

  今年,昌平区经历了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环境改造:

  太阳能灯照亮了进村山路;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净化生活污水;环保节能住宅即将替代老式土坯房……

  以环境改造为契机,全区的民俗旅游产业蓄势待发。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新农村建设中,昌平区围绕农民的急难需求,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做到了根上。

  利为民所谋。昌平区委书记佟根柱表示,今年,昌平区将投入6亿元用于农村改水、改厕、修路、街路照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昌平区将从根上做起,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全区23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太阳能灯照亮山乡出行路夜幕低垂。流村镇白羊城村内外,太阳能路灯沿着蜿蜒的山路次第亮起。乳白色的灯光下,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打牌。

  “咱这灯不走电线,全靠跟老天爷借光。”指着路灯顶端一尺见方的太阳能电池板,村主任刘学林笑着说道。

  一不用架电线,二不用交电费,仅靠电池板吸收太阳能,一天的能量就可供路灯连续照亮40个小时,即使阴天下雨也不耽误照明。——太阳能灯让小山村见识了科技的无穷魅力。

  老刘算了笔账,“57盏太阳能路灯,按一个晚上亮6个小时算,一年光电费就能省下6000多元,还不用为维修线路操心。”

  昌平区在对山区进行调研时,发现全区没有路灯的行政村有16个,没有路灯的较大自然村有10个。这些村的村民夜晚出行基本上是靠摸黑,很不方便。

  从去年起,昌平区科委投资近1000万元,为白羊城、菩萨鹿等6个山村和8条重要路段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累计达1000盏。

  未来两至三年,昌平区将在16个行政村和10个自然村安装1138盏太阳能路灯,基本解决农民夜晚出行难的问题。山区农民住上高效节能炕今年6月,长陵镇康陵村71户人家集体进行了一次“炕头革命”——用了几十年的土炕全部扒掉,换成了一水儿的“吊炕”。

  “吊炕”听着新鲜。7月28日,记者在村民李淑琴家看到,6平方米的“吊炕”,以9根30厘米高的水泥柱作支撑,果然是“悬”在半空里。

  “好就好在是悬空的,上面下面都能散热。”正在烧炕的李淑琴大妈热情地向记者念叨起“吊炕”的好处,“夏天驱潮,冬天取暖,还特省柴火。”

  城里人过冬离不开暖气,山里人过冬离不开热炕。但由于传统接地的土炕散热性能极差,一到冬天,屋里如果不生炉子,脸盆都会结冰。

  为解决农民冬季取暖问题,今年,昌平区启动“温暖工程”,为5个山区、半山区镇的万余农户安装“吊炕”。按每部吊炕600元造价计算,区财政为每部吊炕补贴300元,另外300元由镇村给予补贴。

  据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福德介绍,所谓“吊炕”,学名叫“高效节能架空炕”,是一种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通过科学施工,炕灶综合热效率可由过去的45%提高到70%以上,可使室内温度提高5至6摄氏度。

  节约能源测试结果表明,“吊炕”可节柴40%左右,全年每部炕可节约1382公斤秸秆或1210公斤柴火。

  预计到9月底,万余部“吊炕”将全部装完。今年冬天,昌平山区农民将度过一个舒适的“暖冬”。

  村里垃圾一日一清步入长陵镇长陵村,村路整洁,各户院落内外,柴草堆放秩序井然。

  “随便你哪天来,哪天来我们村都这么干净。”村支书齐振华拍着胸脯打保票。

  要搁一年前,齐振华可没这么自信。指着沿街而设的密闭垃圾桶,他说,这儿原来是个露天垃圾池,一到夏天苍蝇满天飞,靠近的住户连窗户都不敢开。(下转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