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研制高科技产品为患者减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4:04 金羊网-羊城晚报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研制高科技产品为患者减负

钟惟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研制高科技产品为患者减负

钟惟德(右)在手术前


  作为名人的儿子,钟惟德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钟南山之子”这一笔。他却不介意,只是默默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前不久,他以“前列腺癌基因诊断芯片”获“2006年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奖”,这块“基本版”基因芯片,将前列腺癌基因检测费由数千元拉低到两三百元。8年来,钟惟德一直竭尽所能在做这样一件事———为患者“减负”。

  钟惟德档案

  钟惟德,38岁,钟南山之子。现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刚刚荣获2006年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奖。曾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青年奖学金,并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青年”。

  1 村民为何只看病不拿药?

  下乡锻炼的医生发现一件怪事有了一个想法

  钟惟德的“减负”路要从八年前说起。

  1998年,钟惟德到花都炭步镇下乡锻炼,他发现,自己开了处方,很多村民却没拿药。是不是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医术?还是开的方子有问题?钟惟德一问才知道,“买不起!”当地的农民,一筐豆角才卖5毛钱,而处方里一种药就要几十元,按处方拿药,一个月至少要花费上百元。“人们需要能够解决问题且较便宜的药。”钟惟德心里一动———能不能从事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寻找能解决问题且价格较低的治疗方法?

  从那时起,为病人解决病痛、减轻医疗负担,将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成了钟惟德研究的动力和方向。钟惟德开始了长达8年的药物经济学项目,进行疗效与性价比方面的研究。

  2 管用老药不应该被淘汰

  药物疗效与性价比研究取得成果,为病人省钱

  为什么一个感冒咳嗽上趟

医院要开上近百元甚至更贵的药?为什么现在医院里都很少开过去便宜的老药?老药的效果到底如何?老药真的应该被新药、进口药淘汰吗?

  带着这些问题,钟惟德开始了药物疗效和性价比的研究,“有些老药临床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不比一些新药差。”钟惟德告诉记者,有些进口新

药价格较高,是因为前期研发投入大,有专利保护;但还有相当多的新药仅仅是把老药换个包装、改改剂型或规格,或者稍微改变一点结构,价格就翻上几番。钟惟德说:“一些医院将医生的奖金和处方金额挂钩,导致医生们普遍不爱开便宜的老药”。

  8年来,钟惟德将有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贫困地区前列腺增生治疗,在有效改善病情同时将治疗费用由每周100元降到了10元。

  花都一个73岁的孤寡老人,病到无法排尿,只能插导尿管。如按照常规治疗,医疗费每周要100元左右,老人家负担不起。钟惟德给他使用便宜又有效果的药,每周花不到10元钱。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钟惟德说,医生对病人用药不仅仅要“对症下药”,还要“因人用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照顾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让大量低价被忽视的老药重新被利用起来。

  3 研制一张基因诊断芯片

  一个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的高科技科研成果

  除了最基本的检查治疗,普通老百姓能不能也享受高科技科研成果?钟惟德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他打起了“基因诊断芯片”的主意———国外已研制出基因诊断芯片,不过价格不菲,病人要花费二三千元才能检测。钟惟德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将原来依靠进口设备的检测系统国产化,再筛选出有用的部分,把价格降下来?

  作为第一负责人,钟惟德开始与中山大学生命医学院开展“前列腺癌基因诊断芯片”研制,目前该芯片已研制成功,进入最后的临床检测阶段,“准确率达80%以上”。钟惟德说,这块芯片研制成功后,把前列腺癌基因诊断价格由数千元降低至两三百元。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高科技要回报社会”。

  该基因芯片不仅在检测费用上为病人直接减负,“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也可以为病人省下一笔费用。”钟惟德告诉记者,前列腺癌在中国有85%的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不仅失去根治性可能,而且产生巨大费用。化疗、吃药每月要花上两三千元。如果通过高科技芯片早期发现,病人则只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和服药。

  钟惟德说,创新的概念不一定是原始创新,把已掌握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病人获益,减轻病人负担,在相同条件下降低医疗费用同样也是创新。

  4 病人同样需要心理减负

  病人不信任医生也会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

  减负,不仅仅是经济概念,钟惟德说,对于病人,心理上也需要减负。

  “病人不信任医生,也给病人本身增加了经济负担。”钟惟德告诉记者,一些病人因为不信任医生的诊断,“这家医院看完,又去别的医院问一下,有的甚至找上三四家,这样下来,病情耽误了,费用也翻几番。”

  病人为什么不信任医生?除了一些病人自身的问题外,医生也有一定“责任”。钟惟德说,要给病人心理减负,首先医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病人能够产生信任,“病人不是上帝,不是顾客,医生和病人是同盟者,并肩携手,共同对付疾病”,当站在同一阵线上,医生就会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病人感受到医生的这种态度,也会产生信任。

  一些病人认为要给医生塞红包,医生才会好好给病人做手术,对这种想法,钟惟德并不认同:“其实大部分医生不会看是否给红包来决定手术质量,医生也是靠名声吃饭的,手术做不好,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8年来,钟惟德一心为患者减负,碰到一些贫困户,钟惟德干脆不收钱,甚至自掏腰包。

  这些年,钟惟德几乎每周都在花都、从化等贫困地区“蹲点”,先后对1万多名贫困农民进行过治疗,足迹遍及白云区竹料镇,花都区花山、炭步镇等贫困地区。他说,减负的初衷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有迫切需要的贫困病人。解人之困,让钟惟德获得了比光环和头衔更大的快乐。

  5 “我和父亲有不同的贡献”

  父亲是榜样,当年也是父亲让他去学医

  在钟惟德的简历上,有不少“光环”———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十佳青年……然而,这些似乎都不如一个“头衔”让人感兴趣———院士钟南山的儿子。

  “对这样一个‘标签’,你介意吗?”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钟惟德的反应很平静,他说,以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这种父子关系是无论如何改变不了的。“我跟父亲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贡献。我努力做好自己,这些努力大家看得见。”

  钟惟德的默默努力变成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一张张获奖证书。他半开玩笑说,名人父亲是“先天”资源,父亲给了他很多帮助,“就拿我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来说,父亲一直很关心,跟我说不要急,药物安全最重要,研究不能随便下结论。”

  就连踏入医生这一行,也是父亲的指引。上中学时钟惟德喜欢文学,可当医生的父亲要求他学医,“那个年代,都是父母说了算,这是理所当然,所以也没什么逆反心理,后来发现也挺喜欢。”

  钟惟德说,父亲是他学习的榜样,让他严谨做人,严谨致学,不敢懈怠。(文/本报记者 王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