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咋就死也值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4:52 江南都市报

  挣够了子女大学学费

  题由:

  上联:学费挣够了;下联:母亲累死了;横批:死也值得。这是由乡土作家题写的挽联,曾贴在王全胜家门上。年过 7旬的王全胜老汉说,自己年轻时因劳动受伤,生活长期不
能自理,全家生计仅靠老伴一人支撑。为筹几个孩子的学费,老伴 种地、干家务,还要拉煤挣钱,最终积劳成疾,在二儿子考上大学的第二年突然病故。整个家的生活随之陷入困境(详见本报 今日A13版)。

  其实在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全家陷入生活困境的又何只是王老汉一家。每年的8月初,莘莘学子们开始陆续接到大 学录取通知书,几乎每天都有有关贫困家庭拿不出学费的报道。多少无助的莘莘学子因为交不起高额学费险些走上轻生的绝路 ?多少父母因为筹集不到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而命归黄泉?《莫让通知书再成“催命符”》是《京华时报》的一篇报道,讲的是 北京市顺义杨镇二街村村民王俊华的两个孩子同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学费共约8000元。王俊华的工作是清理村里的垃圾 ,年工资7900元。王俊华讨要上半年的工资未果,喝农药后死在自家院里。死前,他在院子里大喊:我就是死也要让孩子 上学。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说明“学费挣够了死也值得”的艰辛和困苦,为凑齐学费,哪个农家不奔波,不受煎熬?在 乡下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读书,做父母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

  当今农村流行一句新谚语:“一人考上大学,全家受穷受累。”这句新谚语也诠释了当今现实。陪同采访的同志给记 者算了一笔账:供养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约1.2万元,4年近5万元。在陕西省合阳县,这相当于一个3口农 家10年的纯收入。也就是说,一家农户不吃不喝奋斗10年,才能供一个孩子读完4年大学。坊镇东雷村1组,是全村出大 学生最多的小组,63户中有20多户供过大学生。这20多户,也是同组里家庭经济状况最差的。一些人至今还住在100 多年前的老房子中。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贫困的人们往往渴望通过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来改变生活的 困境,但这一愿望往往被昂贵学费扼杀。“就是因为穷怕了,农民都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再苦再累,也要供他 们上大学,让孩子跳出农门。”这就是挣够了子女上大学的学费,累死也值得的根本原因。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而 上大学又是农村子弟改变命运,不再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唯一途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的收入差异、各个家庭的背景和经济条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真正实现 大学教育的公平,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上大学交不起学费问题,实行差异性的学费制度至关重要。美国的差异性学费是美国教育 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目前我国大学收费是一刀切的学费制度,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顾问左小蕾就此打了一个 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把一张大饼平均分给一个20岁,一个10岁,一个1岁的年龄差距很大的三个人一样,绝对化公平,实 际上是绝对不公平。应该说,大学学费收取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产生了另一层面的不公平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农民们就是真 的累死了也无济于事。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