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小剧团样样不一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9:40 新文化报

  “快快快,下一个节目是《白毛女》,演员准备好了吗?”松原市扶余县永平乡丰收村村民自发组成的小剧团的演出就要开始了。10余位农民演员在两个四轮车斗搭成的舞台上,先后以歌曲、快板、京剧、二人转、歌剧小品等多种形式为本村村民献上了一场丰富的演出。

  可别小看这个剧团,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团长有后勤有主角;他们所
用的乐器个个不一般,保准不是你平时见到的。

   乐器自制

   8月1日一早,记者来到扶余县丰收村“丰收小剧团”,发现剧团里每件乐器都非常特别。“小鼓是由一段半截排水管道和一块猪肘子皮做成的,这个二胡杆是从果树上割下来的。”剧团团长毛国栋介绍,“这些二胡、小鼓、喇叭和葫芦丝等都是他们自制的,到目前已陆续做了12件。”

  剧团后勤刘青海说:最开始自制乐器时,也曾遇到过二胡音不正、喇叭漏气、葫芦丝不响的尴尬情况,后经过研究,这些乐器逐渐可以演奏曲目了。他拿起一个小喇叭,记者看到木杆上清晰的刀痕,喇叭嘴处一个瓶盖中间夹着一根细小的金属管。“拿起家伙,咱们露一手。”几名鼓手、二胡伴奏师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耍钱五更》,让记者见识见识。

   服装自理

  除了乐器自制,演员的服装、道具也要由他们自己解决。“知道下一场演什么戏,演员就会回家自己琢磨角色和服装,有借的,有做的,还有用纸糊的。”剧团里的“主角”兼导演王振业告诉记者,目前剧团的“专职”演员和“群众”演员在策划一场演出后,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找一件合适的演出服装。

  “我头上的这个帽子就是前几天在村里捡到的。《白毛女》这场歌剧小品里,黄世仁的帽子是用纸糊的,我这帽子可派上用场了。”一演员告诉记者,《白毛女》里他演“杨白劳”,为此,几天前特意将自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毛料大衣找了出来,他将衣服的“内里儿”穿在外面,还故意撕了两三个大洞。

   入团自愿

  丰收村的这个小剧团组建于2005年2月,到目前已发展成拥有24名“专职”演员和80余名群众演员的剧团。这些人中,有70多岁的老者也有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已在本村及邻村演出22场。

  “加入剧团完全是自愿的,演出全是义务的。”团长毛国栋说,几年前他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邻居邵长文找到他说想组建一个小剧团,丰富一下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剧团有了模样,他被推举为团长。“文化部门的领导也曾看过我们的演出,如果今后条件允许,我们还会继续壮大演员队伍的。”

   演出自费

  8月1日10时许,丰收村丰收剧团经过精心排练的一场演出正式开始,附近村的村民也早早搬凳子来看演出。京剧《沙家浜》、歌剧小品《白毛女》博得台下村民阵阵掌声。“今天的音响设备都是借来的,一些演出经费也都是我们自己拉的赞助。”剧团王导演说,平日演出时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演员们都会齐心协力主动凑钱解决。

   梦想自圆

  “几个月前曾有一家企业给我们添置了一台电子琴,但剧团里没人会用,我们希望能通过《新文化报》找到一位老师指导我们。”毛国栋说,虽然剧团现在遇到的困难很多,但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让剧团走出小村子,登上大雅之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