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大娘与一方祥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09:00 天津日报

  编者按

  一位大娘,在一个村上,为保一方和谐安宁,在担任人民调解员的十二年里,成功化解了数以千计的矛盾和纠纷,使一个原来的“告状专业村”,成为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从而,孙大娘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爱戴和怀念。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和谐是主旋律。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都像孙大娘那样,坚信“没有解不开的疙瘩”,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那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一定会真正落到实处。

  侠勇无畏化危机

  她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可她在宜兴埠镇十街干部群众中的地位却很高很高;她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可她却能成功化解一触即发的冲突与危局,保一方和谐安宁;她不想出名,也不图酬报,可她却闻名乡里,让受她恩惠的父老乡亲难以忘怀。她是谁?她叫孙淑芬,一个被乡亲们称作“二娘”的普通大妈。

  普通的“二娘”,却干了极不普通的事。从1994年做人民调解员起,12年来,孙淑芬成功化解了数以千计的矛盾纠纷,使剑拔弩张的冤家握手言和,令陷入困境的浪子洗心革面,让分居反目的夫妻破镜重圆,叫无人赡养的老人安度晚年。十几年中,全街没有一件因调解不当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没有一个“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没有一宗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十街社区发展和谐,邻里关系和睦,从原来有名的“告状专业村”,成为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不幸的是,今年5月10日,外出晨练的孙大娘被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生命。噩耗传来,乡亲们无不感到悲痛和惋惜。痛惜之余,他们越发觉得“二娘”的贴心、温暖与宝贵,他们的生活中失去了一个多么重要的人。

  若不是听村民亲口诉说,你很难想象一位大娘竟会以类乎传奇的侠气与神勇,面对凶险,挺身而出,又能相机行事,化干戈为玉帛。

  十街有位村民,外号“鲍砸锅”,他无儿无女,大半辈子在监狱中度过。平日里,倚老卖老,打骂耍横,没人敢惹。一年开春儿,“鲍砸锅”翻盖房子,因地基界限和邻居发生争议,他不容分说破口大骂。邻居是位年轻人,实在忍受不了这平白无故的侮辱,提起一把斧头就把“鲍砸锅”家的门劈了一个大口子。奇怪的是,“鲍砸锅”只是愣了愣神,就返身进院把门插死了。闻讯赶来的孙淑芬觉得不对头,一边大声冲院里喊“你可千万不要干傻事!”一边找来桌子椅子摞起来踩上去,当她翻过墙头悄悄从一堆柴禾上溜到院子里时,看到“鲍砸锅”正闷着头磨一把锃亮的大菜刀。孙淑芬顾不得掸去身上的柴草和尘土,直奔到他面前说:“你先把刀放下,有什么事跟我说!”“鲍砸锅”直起腰,大声地喊道:“今天我咽不下这口气,非把他哥仨儿劈死不成!”

  孙淑芬搬过半块砖头当板凳坐到他对面:“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莽莽撞撞的,你这样干,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不就是一个死吗!”“鲍砸锅”双手叉在腰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前些年在监狱里,你积极改造争取减刑释放回家,是为了照顾你老妹子吧?你最惦记的是她,她最依靠的是你,你要是死了,谁来照顾她啊!”

  (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

  孙淑芬的肺腑之言,点到了“鲍砸锅”的痛穴,他手中的菜刀“当”地一声掉在了地上。“这口气我替你出,不过,你动不动就骂人的臭毛病,必须得改。”

  “鲍砸锅”不吱声了。按下了这个葫芦,孙淑芬又一路小跑找到年轻人,指出了他的行为所需承担的责任。年轻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低着头跟在她身后来到“鲍砸锅”家,赔礼道歉并赔偿了经济损失,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后来,经孙淑芬协调,街里将本片的自来水井交给“鲍砸锅”管理。从此,他帮左邻助右舍,为人谦和了很多,“鲍砸锅”这个外号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去年夏天,为了抢占九街、十街管片交界处的一片水坑,两街的几位村民发生了争执。一位村民盛怒之下掐断了变压器的总电源,造成周边地区停电。此举导致冲突升级,两边一些村民操刀持械、怒目圆睁对峙着,眼看要酿成一场械斗。孙淑芬闻讯后急忙赶到现场,她奔上前去,一把夺过挑头人手中的凶器,紧接着打110报警,又给电力公司打电话请求速来抢修,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然后,她一家一家地跑,一户一户地劝,讲法律,摆道理,终于,一场大规模群体事件有惊无险地收场了。而孙淑芬却整整一天水米未进,当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

  每化解一次危机,都使大家增添一分对孙大娘的敬重与信任。

  春风化雨暖人心

  其实,豪爽硬朗只是孙大娘性格中的一个侧面,平日里人们感受最多的还是她的温和善良、体贴入微。特别是那些犯过这样那样罪错的人,他们在十街不仅不受歧视,反而得到孙大娘胜过亲情的关怀与帮助。

  2000年8月的一个雨天,孙淑芬来到服刑人员苏某的家,发现年久失修的屋顶漏雨严重,而苏某的妻子也疾病缠身,一个人拉扯着孩子艰难度日。孙淑芬马上向街里说明情况,希望能在经济上给予这娘儿俩一些帮助。但因为苏某是服刑人员,有的领导怕引起群众的反映。孙淑芬恳切地说:“如果现在他们有困难咱们不管,以后他很可能还会犯罪,只有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感到街里关心他爱护他,他才能安心改造。如果哪个人有想法,我去做工作”。街领导被她强烈的责任心打动了,同意了她的建议。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孙淑芬顾不上吃午饭,冒着雨到木材市场购买维修材料。当漏雨的屋顶修好时,她已经淋得一身水半身泥。苏某的嫂子生病,她自己掏出100元帮她联系医院。她还带着一大兜苏某爱吃的水果,倒了几趟公交车到监狱看望他,推心置腹地劝导苏某要刻苦改造,出狱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的苏某,服刑期间6次被评为积极分子,并提前2年5个月释放。苏某逢人便说:“孙大娘是我的大恩人,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家啊!”

  解教人员刘某,因拆迁搬到宜兴埠镇租房住。孙淑芬多次上门走访,嘘寒问暖,用真挚的热忱融化了刘某心中的坚冰。为解决刘某的生活出路问题,孙淑芬找到有关方面为他协调了一个早点摊位。开张第一天,她动员十街的全体干部,每人买了刘某2套煎饼果子,为他捧场。从此,刘某隔三岔五便主动找到孙淑芬聊天,交流思想。得知孙大娘去世的消息后,已经搬回市区的刘某连夜赶来,默默地站在孙大娘灵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技艺高超有创新

  采访中,记者观看了一些孙淑芬生前的影像资料,其中有一整段演讲录像。亲眼目睹孙大娘的音容笑貌,演说风采,更加感到她对调解工作的热爱与投入,大家对她“调解能力”和“调解艺术”的赞美也绝非过誉之辞。

  从2002年起,区里常让孙大娘把自己做调解工作的心得体会讲给基层人民调解员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听,先后有近2000人次听过她的演讲。中央和本市的一些媒体也曾报道过她的事迹。就在央视七套播出对她的报道不久,一位村民带着情绪来到孙大娘家,见面头一句话就说:“听说你调解纠纷有一套,都上中央电视台了,今天您也给我调解调解吧!”孙淑芬请他坐下,说:“您有什么事儿需要我调解?”他说:“我的地没了,现在又要拆我的房,我过不了了!”孙淑芬一听就知道他是对镇里的旧村改造工作不理解,就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仔细给他讲解了镇里为什么要进行旧村改造和旧村改造后的美好前景,以及旧村改造的相关政策。孙淑芬知道来人是那个居住片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搬迁会带动很多人,因此在做细致说服工作的同时,还鼓励他在拆迁中起带头作用。最后,这位村民表示:“你说得很对,我佩服你,今后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我还来找你。”果然,第二天他就搬走了,他周围的观望户也搬走了不少。

  孙大娘之所以能够做到“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是因为她对调解工作有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她说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哼着小曲,享受调解成功后的喜悦。”在孙大娘的5本工作日记里,满满的记录着她调解过的各类矛盾纷争,十街572户的家庭状况她谙熟于心。同时,她又酷爱学习。她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的忠实观众,在孙淑芬的影响和带动下,十街80%以上的家庭喜欢收看法制节目,学法成了群众自觉的行动。她常年订阅《人民调解》等专业报刊,一有时间,就认真钻研,成了远近闻名的政策通、法律通。

  2005年3月,国家信访局局长一行到天津市考察信访工作,来到北辰区宜兴埠镇了解基层的情况,因为当年5月1日新的《信访条例》就要实施。会议室里,国家信访局和市、区领导向孙大娘提出好几个问题,比如:“新《信访条例》与旧的条例有哪些差异?”“您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人民满意的调解员?”由于新的《信访条例》一颁布她就进行了学习,面对领导们的问题,她有问必答,并且根据自己的工作体验从农村现状、农民的想法、怎样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国家信访局的领导没有想到,新《信访条例》刚刚颁布,一个农村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就能掌握得如此娴熟,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对孙大娘表示了由衷地敬佩。参加视察的王石奇局长当场赠书,并高兴地在孙大娘的本子上写下:“人民信得过的优秀调解员”。

  四街调解主任宋秀梅讲了这样一件事,几年前她的弟弟意外身亡,弟妹和父母因为遗产继承问题产生了矛盾,原本和谐的家庭变得剑拔弩张,甚至要对簿公堂,年迈的父母更是雪上加霜,伤心欲绝。孙大娘得知此事主动找到了她,开门见山地说:“你必须如实把你家纠纷的情况告诉我,不能有一滴水分,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因素,我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找你的父母和弟妹谈。”宋秀梅回忆说:“当时正值夏天,酷暑炎炎,办事向来雷厉风行的孙大娘多次骑车和我去我弟妹的娘家。经过孙大娘十几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调解,我的父母和弟妹终于在财产继承问题上互谅互让,达成了协议。孙大娘为求稳妥,还为双方制作了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圆满地解决了我家一触即发的矛盾,如今我弟妹已再婚多年,但她和我父母的关系仍亲如一家,她把我家也当成了娘家,不仅保持着来往,也保持着亲情。”

  而孙大娘制作的这份《人民调解协议书》是全区第一份出自基层人民调解员之手的法律文书。成功率高又富于创造,孙大娘以她出色的调解业绩多次被评为“天津市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最佳调解员”、“安置帮教先进个人”。

  正直无私为乡亲

  在孙大娘身上,还有一种最可贵的东西,就是正直无私。她在做十街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同时,还负责普法宣传、民主理财、来信来访、计划生育等工作。十街的干部群众都知道,孙大娘工作起来不分节假日,没有作息表,只要群众需要,她是随叫随到,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孙淑芬这个调解主任是义务的,12年间没从街里领过一分钱工资,反而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困难群众,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钱累计有4000余元。

  或许正是因为不拿工资,她做起事来腰杆才挺得更直;或许正是因为与利益无涉,她说起话来才底气十足。多年来,孙淑芬作为名副其实的群众代表行使着监督村委会的职责,而十街村委会也深知“二娘”的重要,乐得给她权力,任她监督。别看孙淑芬平易近人,跟谁都能谈得拢,可她原则性特别强,是非面前决不含糊。作为理财小组组长,她每月坚持监督街里公开栏的财务公开情况,遇有群众对某项数据不明白,不理解,她便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解释说明,直到村民满意为止。每次村委会开会作出的决议,她都监督大家执行,有关村民福利的问题更是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2005年底,十街作为宜兴埠镇养老保险试点,首先为大家办理养老保险。可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又需个人交一部分费用,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孙淑芬废寝忘食地学习有关政策,直到理解透彻。村民们有不懂的地方她都能一一解释清楚,帮助街里很好地完成了养老保险这项关系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工作。

  孙淑芬还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1995年底,她建议街里设立信访接待日,并提出由自己负责接待。有了每周五的信访接待日,群众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由她反映给街干部,再将结果反馈给群众。她说,自己多接待一些群众,街领导就可以多点时间放到发展经济上。信访接待日制度刚刚建立,就收到了效果。1996年,北辰区一家外企扩建厂房,来回运送建筑材料和废渣的车辆将路两旁的大棚蒙上了厚厚的灰土,致使作物无法生长,给群众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群众直接找到企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试着找到信访室。孙淑芬认真听取和调查了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将问题反映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出面找到那家外企,经过协商,9户村民的30亩大棚拿到了赔偿金。从此,居民们更加信服孙大娘了。

  十街的袁克祥书记最懂得孙淑芬对于他们班子和群众无可替代的价值。他说,这么多年,由于有“二娘”和群众的联系沟通,有“二娘”对村“两委”班子直言不讳的批评提醒,促使十街班子特别注意自身建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十多年来,连续4届选举,班子成员无一人落选。袁克祥这个“班长”还被市纪检委、市监察局授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称号,并且连续两届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

  袁书记介绍说,孙淑芬这个人,识大体,顾大局,淡泊名利。她是区13届人大代表,2001年换届时,由于女性名额不足,加之年龄因素,镇党委书记让我们做一下孙淑芬的工作,当我找到她时,话还没说完,她就说,您不用说了,不管我当不当这个人大代表,我都会照样给大家办事。她主动提出放弃了这个名额。镇里规划对旧村实行改造,她家的居住地需要拆迁,这可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她二话没说,什么要求也没提,就带头拆了,她是十街第一个主动搬迁的人,到现在她的家人还住在租来的破房子里。由于群众信任她,连续几届村委会选举都由她负责组织动员选民投票,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晚上9点多,她还在为汇集选票奔波着,真是工作到了最后一刻。那天,一位村民提醒我,说,书记,二娘没了,您想着我们的下水道,可别没人管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少了她这么个人,我真觉得像失去了胳膊一样。

  孙大娘的老伴遗憾地说:“她临走前我们整整两天都没见着面。”原来,老伴在外面看夜,那两天孙大娘正忙活选举的事情,每天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走得又早,两个人两天没打照面。其实从孙大娘当了人民调解员后,这样的情况是常事。虽然家里的事难免顾不上,但全家人都非常支持她。孙大娘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这样的家庭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两个儿子两房儿媳,孙子孙女,还有老伴的单身哥哥都在一起生活。大儿媳说:“我们家很和睦,没有闹过矛盾。妈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买菜做饭的家务活还是干了很多,尽量让在外面上班的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在妈妈身上,我们学到最多的是包容、坚忍、任劳任怨。由于妈妈非常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我们心里有什么烦闷的事儿都愿意跟她说说,她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一位大娘,在一个村上,做了一些看起来称不上多么了不起的事,可在她谢世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她其实很了不起,生活中不能没有这样的人。

  本报记者穆秀玲刘颖通讯员司新办

  <责任编辑:张焱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