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级农艺师蔡有华:从“油菜姑娘”到“洋芋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4:2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题:从“油菜姑娘”到“洋芋妈妈”——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高级农艺师蔡有华

  记者李薇薇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一问是农科站的……”

  初次见到蔡有华时,她这样幽默地介绍自己的职业。而实际上,37岁的她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全国青联委员,拥有研究生学历和高级农艺师职称,也是这一次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的51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一员。

  蔡有华的话虽说有点调侃,但也生动地反映了她日常工作的情形。这位1989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农学系的高材生,本来可以留在省城科研单位,但她却满怀着理想和热情主动要求来到青藏高原一隅——青海互助县,在农技推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17年来,她坚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是一身水一身泥,足迹踏遍了全县21个乡镇的山山水水和田间地头。她走到哪里,就把农业科技带到哪里,无论风霜雨雪,无论寒冬酷暑,手把手教、面对面讲……17年来,她主持或者负责完成的十多项农业科研、推广项目,累计为全县新增粮油产量9800万公斤,让这个70%耕地是山地的贫困地区成为了全省的农业大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58元。

  油菜,是互助县的主打作物。然而,在过去的岁月里,油菜品质不高、产量低而不稳。面对这种状况,蔡有华经过6年的艰苦钻研,培育出了高产优质、高含油量的杂交油菜新品种“互丰010”。此后,为了制种,蔡有华又整天泡在离单位80公里远的试验田里。经过不懈的努力,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引育、制种、示范、推广获得了成功,互助县的油菜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17万亩猛增到2005年的36万亩,净增油料4299万公斤,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84元,成为青海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典范。蔡有华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油菜姑娘”。

  在互助县这个偏僻的山区,十年九旱,马铃薯(青海人俗称“洋芋”)成为当地的优势作物。然而长期以来,互助县马铃薯由于品种杂、品质差、种薯紧缺,致使产量低,销路不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此,蔡有华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向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

  炎炎夏日,她率领基地一班人积极引育高淀粉、炸片、炸条、鲜薯食用品种和特殊用途品种,研究探索、示范推广优质高效马铃薯生产栽培技术,大西洋、夏波蒂等专用型马铃薯先后在互助县安家落户,互薯202、互薯3号等优质自育品种也相继问世。寒冬腊月,她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跑销路、拓市场、签订单。听惯了冷言冷语,尝尽了酸甜苦辣,但倔强的她从未想到过放弃……

  终于,在她的努力下,互助县马铃薯走上了高产优质的路子,并建成青海省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和西北地区重要的专用型马铃薯生产供应基地。全县马铃薯质量与产量不断提升,种薯除供应本省外,每年还大量调往甘肃、宁夏、陕西、新疆、西藏、云南等省区;专用型商品薯供向上海、福建、云南、广东、四川等省市,还漂洋过海,摆上了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百姓的餐桌。

  从此,互助县的广大农民不但结束了缺口粮的历史,而且实现了丰年有余。仅此一项,全县马铃薯种植大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得到实惠的山区群众也因此又送给她一个“洋芋妈妈”的美誉。(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