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家有“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5:1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编者按

  7月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同时,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六成,有将近四成的大学生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汹涌而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军,更使今年的就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实,就业问题早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除将就业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外,许多地方也把就业工作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我们推出的这组报道,旨在希望这项民生工程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

  “找工作这两年,我跑了很多地方”

  本报记者陈晓燕

  对邹小明的采访,是从聊天开始的。

  “我也说不清下一步该做什么,说实话,有点茫然。”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

  邹小明目前蜗居在一间租来的小屋里。炎炎夏日,他奔波在“火炉”武汉。自从2004年大学毕业以来,他一直在努力给自己找一份合意的工作,结果却不能如愿。

  “找工作这两年,我跑了很多地方,”邹小明调侃了一下,“几乎走遍全国了。”

  他学的是经济。从2003年9月开始,就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那一年高校扩招的第二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就业形势已不容乐观。和别人一样,赶招聘会、递简历成为邹小明生活的主流。几个月的奔波,工作依然渺茫。就在他几乎失去自信时,浙江舟山的一家公司要了他,他毫不犹豫地签了。

  “当时我挺着急,眼看要毕业离校了,班里有关系有本事的人都签了,我也没多想。”邹小明说。

  轻率签约的后果让他始料不及。公司是私营企业,老板苛刻,活儿很重,从成本控制到给产品贴标签,他全得包干。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报酬却低得可怜,一个月拿到手的只有700元左右。更要命的是人际斗争,他不会讨好老板,更难掩对同事阿谀奉承的厌恶。不到两个月,他愤而离职。

  “我不后悔离职。”尽管此后他再也没找到工作。他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复杂的人际斗争,我知道我在那里没什么前途。”

  他想到了考研,想换个单纯的环境,做做学问或者教书育人。“当时的想法是,工作一年,挣点钱,然后静下心考研。已经毕业了,我不想再伸手向家里要钱。”

  通过同学的介绍,邹小明先在绍兴落脚。那里的公司大多是做代理,面向国外,要求英语水平高。这是邹的软肋,在面试中,他几乎听不懂面试官口中的英语术语。找了几个月,一无所获。接着,他转战武汉、杭州,然后是海宁、广州。

  在广州,他见识了万人挤招聘会的壮观情景;他上单位递简历、自我推荐,往往还没开口,就被人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我觉得我不适应这个社会,无法融入外界的圈子。我尊重我内心的想法,不愿伪装面孔来妥协,这也许是我找不到工作的最大原因。”谈到大学生过多导致就业困难,邹小明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找不到工作,问题的关键在个人,不能把责任都推给社会。”

  找工作不一定非找跟专业对口的,问题是,以往届生的身份找工作,不如应届生吃香;同跳槽的人相比,他又缺乏工作经验。邹小明陷入了尴尬。

  同样让他尴尬的还有经济压力。本来找工作以备战考研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但事与愿违,找工作两年来,他已花了家里两三万元钱。“我对不起他们。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供到大学,还指望我能赚钱,我反倒拖累他们。”邹小明显得有些无奈。

  “没有‘本事’,我们能干什么?”

  本报实习生武蕊

  “这么大的人了,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都不会,就会在家待着,你要累死我呀!”这样的责备与争吵,在这个家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女主人姓马,今年48岁,原本是北京某街道小厂子的一名员工,厂子在2001年解散后,马女士下岗在家,一直找不到正式工作。

  “没有‘本事’,我们能干什么?”马女士很苦恼。

  没有门路,马女士说能靠的就是两只脚和一张嘴。5年来被她翻烂了不知多少份地图。就凭着地图马女士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今年年初,马女士等来了一个不错的打工机会,是给某红酒厂制作套在瓶子上的蝴蝶结。由于老花眼,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就开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欣喜地带着6000个成品来到公司,换来的结果竟是被解雇!听到这样的消息马女士当场感到天旋地转。询问解雇的原因,是没有年轻姑娘们做得快!

  “像我这个年纪哪能比得上年轻人手脚麻利,做一个成品要花上三四分钟,我已经努力了,结果却……”眼中闪着泪花,马女士向笔者倾诉。

  马女士参加的招聘会中,也有专门针对下岗职工的。“这样的招聘会上许多用人单位仍将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既然搞的是下岗职工招聘会,就应有相应的准备,不能这样作秀,让我们这些求职心切的下岗工人满怀希望却扑了个空。”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下岗职工年龄偏大,35岁以上的占到72.5%,这意味着超过40岁的下岗工人占据了总人数的近一半。马女士愤慨地说:“难道‘下岗职工供需招聘会’对这样的现状熟视无睹吗?为什么一定要给40岁设个槛?过了40岁,我们就没有用处了吗?我们一样也能干活啊!”

  “我们也需要一个平台”

  本报实习生杜远征周诚

  7月21日中午12:00,北京气温34℃。在北京市崇文门人才市场附近,笔者见到了小郭,他正在一家修鞋摊旁徘徊。当被问到是否找到工作的时候,小郭摇了摇头。小郭来自河南,今年19岁。

  据小郭介绍,家里的几亩地一年只有2000多元钱的收入。“去年我也出来过,在工地搞装修。一天干9个小时,累是累了点。但是工地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有1000多元。”但是今年小郭不愿意再干了,因为他觉得太受管制了,一点自由都没有。

  从二月份进京直到现在,小郭说自己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和别人一起修过鞋,但是修鞋的一套工具买下来就要好几百元,地摊费200元,这样算下来,成本太高。而且现在修鞋的生意也不是很好做,没有多少收入。除去租房子和吃饭的钱,几乎不剩什么,很快也就不干了。

  “现在找工作太难了!我们也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突然就说出这么一句“文绉绉”的话后,小郭有点不好意思。

  说起自己几个月来找活干的经历,小郭感触颇多:要是没有老乡介绍,基本上自己找不到什么活儿,只能四处乱转;只有老乡介绍的这些大家心里才有底,才会放心跟着干。现在上当受骗的事太多了。

  “那些职介中心、人才市场我们是根本进不去的,去那里找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和一些城里人,而且还要交一定的费用。现在也就是看看报纸、小广告上有无合适的。”

  其实小郭很着急,到现在还没找到活干,他不想再继续这样呆下去,因为不挣钱老花钱的日子他受不了。但小郭说即使这样也不能回去,和老家比起来这里挣钱的机会还是多一些,也会让自己更长见识。

  “我年纪还不是很大,人应该趁年轻好好闯一下,这样才不会后悔。”说着,这个已经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小伙子笑了笑,“起码现在我还不至于露宿街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