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周边分布124个排污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7:29 绿色中国杂志社

  文/本刊记者 黎祖交 张国栋

  历史经常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造就机遇,使其名扬四海。

  丹江口就是如此。这个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原本少为人知的偏僻小城,忽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天下皆知。作为水源地,按计划从2010年起将全部建成向北方送水,届时将惠及河
南、河北、北京、天津在内的3亿多人口。

  然而,目前仍是Ⅱ类水质的丹江口一库清水能否长流长清?北京及沿线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能否得到保证?尽管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证,但这仍然难以消除人们的忧虑。鉴于目前水污染事件已不同程度地漫及全国各条河流的现实,尤其是2005年“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教训和经验,一个同样的担忧在所有人的心头打转:四年后,从丹江口水库北上的水是清洁的吗?

  为此,《绿色中国》记者专程来到湖北省丹江口库区进行实地调查。一周后,记者忧心忡忡地感到:中线水源地及上游支流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库区环保任重道远,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文化心理、历史传统等各个层面,远非一个决心一个政策就能轻易解决。最令人不安的是,上游许多地方依然故我,仍在造污排污。如果今后在环保上稍有怠懈和疏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可能成为引往北方的一条污染河流。

  这并非危言耸听。

  现状 不容盲目乐观

  丹江口库区位于秦岭东西构造体系的南部边缘,地形主要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上游支流众多,有大小河流5394条,年均入库量380亿立方米。目前库区面积共有700多平方公里,开始向北调水后水面可达1050平方公里。

  丹江口一期工程1973年建成以后,汉江回水177公里,形成了汉库;支流丹江回水约80公里,形成了丹库。30多年来,两库和谐相处、唇齿相依,一直作为华北人民的备用水源地。

  丹江口水库,静库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达209亿立方米,等于全国每人平均有近20吨水存放在这里。经多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资源较丰富,总体水质良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标准,其中氨氮符合I类水标准,库水硝酸盐氮含量水平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水库水质能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理想的水源地。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部门和领导充分重视和关注,加大防治力度,否则会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产生严重危害。

  众多排污口星罗棋布

  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库区周围的污染呈加重趋势。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丹江口局肩负着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任。近年来,为维护水源地水质,他们几乎跑遍了库区及上游所有大小干、支流和水库。在水质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与监督及流域水行政执法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局长徐志仿告诉《绿色中国》:早在2000年,国家相关部门有个统计,库区周边共有五个县、市,其每年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1613亿吨,均直接或通过支流进入丹江口水库。其中以汽车业制造为主的十堰市为最多,达5739万吨。近年来,随着

城市建设的扩张,这些县、市的排放量只多不少。这五个市、县分别是:湖北省的十堰市、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和河南省的淅川县。

  2006年4月,由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地方水利、环保部门参加,对库区周边县、市排污口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普查登记,结果发现周边县、市排污口共有124个,星罗棋布地出现在汉库、丹库、山河、浪河、堵河、泗水河、老鹳河等上游9条入库支流上。

  从调查情况看,最为严重的污染源是神定河和老鹳河。这两条支流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在支流与汉江或丹江数百米交汇处,河水与库水黄黑界线十分明显。泗河支流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接近库区的地方,水体逐渐由浑浊变成浅深褐色。秋天的汛期尚且如此,在枯水时段,会更加严重。

  当地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有的支流库湾污染日益严重,死鱼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以来,在泗河流域发生过4次死鱼的现象,导致33户渔民931口网箱中成品鱼、半成品鱼全部死亡,共计有40多万公斤,价值100多万元,给当地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使渔民生活陷入困境。经检测,当时泗河支流断面水质,污染严重超标,只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劣五类标准。

  据当地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当前主要入库污染物为有机物。根据近年来监测资料统计估算,汉江干流带入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数分别占70%和45%,堵河占22%和48%。

  七大污染源令人忧

  污水来自哪里?

  由长江委组织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七大污染源。

  来自企业的污染。虽然目前受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区淹没范围和高程等未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库周城镇规模较小,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基本上没有上马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库区周边的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但汉库沿岸的水泥厂、化肥厂、

化工厂、电冶厂、铁合金厂等厂区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弥漫天空,大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尤其在南水北调水源区附近,有一座占地1000亩的民营钢厂,2003年初兴建,全称叫“河南省南阳汉冶钢铁有限公司”。该厂每天要用焦炭800吨到1000吨,铁粉矿石4000吨,每天产钢大约1500吨。据当地居民讲,此厂污染严重,浮尘大,附近种的蔬菜要洗上七八遍才能吃。厂里的两个大排污口直接对着古庄河,然后流入老鹳河,再进入丹江口水库。凡是到过此地的人,都随时能看到古庄河上飘浮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沉淀物,水呈暗黑色,异味很大,粉尘烟雾弥漫在天空。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同志告诉我们,库区周边像这样的企业不少。在查实的入库排污口中,汉江、丹江干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大小支流,等标污染负荷比较大,直接来自排污口的较少,污染负荷比较少。这是因为汉库、丹库干流沿岸的城镇较少,污染物大多通过支流进入干流所致。

  来自城镇和农村生活的污染。不少库区周边的县、市将污水甚至垃圾排到附近的支流中,给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实地调查中,来到张湾区方滩乡,发现从该乡穿越的堵河边堆了许多垃圾。有不少飘浮到河面,气味剌鼻,蚊蝇成堆。在河水的推动下,这些入河的垃圾流入汉江,最后又汇入丹江口水库。在库区上游,广大农村和无排放水系统的乡镇所排放的畜禽养殖、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与各支流相通的河沟中。

  来自肥料和农药的污染。据调查,目前十堰市每年化肥施用量已达每亩28.65公斤,农药使用量为2000吨。库区上游其他县、市也是如此,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在逐年增加。当地的一些水资源保护专家认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尤其在暴雨期发生的地面产流、径流会淋溶土壤中的氮、磷,冲刷积存于土壤中污染物,随水流汇入库区。包括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面源,都对库区水质构成一定影响。

  来自养殖业的污染。近年来,渔业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在库区投饵和天然网箱养殖面积不断增大。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坝前的库湾和汉库的浪河、泗河等水域,分布着大量的网箱,尤其以均县镇水域网箱养殖数量为最多。大面积的天然网箱密布,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再加上周边许多渔民网拦库湾养鱼、投饵成鱼网箱和鱼种网箱等,养殖的鱼所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投饵散失的饵料,对周围的水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畜禽养殖业也是如此。在2000年时库周畜禽就已达到300多万头,其粪便总量年近600万吨,因中大部分未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来自漂浮物的污染。每年秋汛上来时这种污染最为严重。如果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城镇各类垃圾、苞谷杆、树枝、碎草等就会被冲入水库。受回水顶托,加上越到下游流速减缓,这些漂浮物就会不断累积,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来自船舶的污染。随着丹江库区航运、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类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油污等数量也呈递增趋势。本刊记者在丹江口、郧县、淅川县等水域看到,河面上航运繁忙,船舶众多。其中有渔船、旅游船、客船、货船、拖轮等。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这些船舶的含油废水、石油类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都直接排到水库中。记者在郧县大桥水域就发现了大片的油污带。

  来自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近年来,库区周边公路、水上运输发展迅速,大小桥梁遍布,各等级公路纵横交叉。因水陆

交通事故引发的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船只的意外失事,极易造成重大的污染事故。仅今年以来就发生了几起负面影响很大的陆源事故:2月15日,湖北郧县与陕西省阳县交界处,一辆载有9吨盐酸的货车翻覆,其中4吨盐酸泄漏后流入河沟中,造成水质局部污染,对3公里外的汉江上游支流郧西县金钱河两岸数万群众直接构成严重威胁。4月30日,陕西省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含有大量有毒氰化物的尾矿浆奔涌而下,造成米粮河污染。该河流入滑水河,滑水河又汇入山阳境内的金钱河,最终又汇入汉江,进入丹江口水库。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在大力挽救下落不明人员的同时,高度重视溃坝引发的水污染问题,确保下游饮水安全。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