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审慎评估中国 利益攸关方再成焦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0:05 环球时报 | |||||||||
3名专家在美参院听证会上阐述观点。专家辩论针锋相对 政策实质并未改变 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吗?这个问题再次成为美国国会争论的焦点之一。8月3日和4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在国会以“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吗”为题,举行了听证会。其中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的长篇发言最受人关注,他提到“中国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更是引起了一定反响。 国会内辩论异常激烈
在出席听证会的专家和官员中,有7月17日刚刚上任的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以及12名专家学者。这些专家都是从全美各大学科研机构、各智库研究所请来的,常年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和中国问题。这些“中国通”在听证会上全面论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在观念、国家利益、军事等方面的关系等。听证会上充满了激烈争辩,提问者与回答者都试图拿出最具说服力的数字和例子来宣扬自己的主张,以对今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施加最大的影响。来自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的艾瑞尔·科亨博士向参院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长达13页的报告,详细论述了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问题、中俄在战略上结盟的可能性、与北约组织和美国抗衡的可能性。有记者形容说,国会内辩论异常激烈,国会外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在施展淫威,两种“热度”正可谓“相得益彰”。 柯庆生发言备受关注 柯庆生的发言尤其受到各方关注,他对美中关系作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和展望。柯庆生肯定了美中关系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他说,虽然美中关系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进展,其中有好有坏,但是总体来说,他有理由对美中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他认为,美国同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而且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解决朝核危机问题上。他列举了美国与中国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积极合作。在军事上,美中双方最近也出现一些进展。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去年秋天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也刚刚访问了华盛顿。 但他也对美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不满。他说,美中在许多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另外,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速度和缺乏透明度是美国关注的重点之一。 当被问到中国现在到底是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时,柯庆生说,中国现在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除了军事不够透明化之外,它在国际上的一些作为也令美国失望。他说:“实际上我们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简言之,这个理念不仅局限于此,而是要为两国建立一个重要的互利关系的进程奠定基础。”柯庆生强调,美国将继续奉行现行的对华政策,继续与中国进行合作。美国现在对中国采取的是接触政策,在接触中寻求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而寻求的合作要基于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要有利。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而是试图将中国的影响向积极的方向引导。 几字之差,引起广泛关注 “利益攸关方”是由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的。他曾对此解释说,“20多年来,国际体系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维护、推动和加强这一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利益攸关,即有利害关系。”佐利克辞职没多久,柯庆生上台伊始,便提到了“中国现在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几字之差,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这是柯庆生上任后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就美中关系和两岸关系发表看法。在接任这个职务前,柯庆生是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兼任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和世界项目的主任。他还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对于亚太关系尤其是两岸问题,柯庆生颇有研究。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曾撰文提醒“美国理当支持台湾民主,但应注意与‘台独’保持距离”。去年9月,柯庆生曾应邀出席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举办的一场听证会。他在会上警告,如果台湾通过所谓“修宪”,造成台湾与大陆法理上的永久分裂,大陆会对台出兵。在对台军售问题上,柯庆生不赞成出售“爱国者—3”型导弹和潜艇给台湾,因为容易造成区域紧张。 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会变 接近国会的人士认为,新官上任在国会举行听证会是很正常的事。美国新官上任总要拿出一些与前任不一样的政策或提法,甚至表现出更保守和强硬的一面,这是为了迎合国会内的保守势力,是党派斗争的需要,特别是在今年11月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指责中国的声音会比平常多得多。 尽管柯庆生将佐利克有关中国是美国“利益攸关方”改为了中国“现在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但还不足以说明美国要对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虽然可能会进行些小调整。从柯庆生的通篇讲话看,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实质内容没有改变。正如布什所说,美中关系“举足轻重又充满活力,双方关系良好但又错综复杂”。今后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走向基本上不会脱离这个范畴。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邹德浩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