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别人的热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5:07 南方人物周刊

  刘瑜

  小时羡慕人家有巧克力吃,大一点羡慕人家个子高,再大一点羡慕人家买大房子,没想到有一天,终于沦落到羡慕人家有人可以说话。

  年纪越来越大,理想越来越小,终于算是长大成人。

  在星巴克看书,左边,一个男人坐在那里看书,突然一张脸从旁边探过来,“Hey, it’s you!”“Hey, How are you?”然后两人开始唧唧喳喳。前面,一对情侣手拖着手,不时一阵大笑。后边,一个男孩靠着墙壁,拿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人白话,说的全是废话。

  然后看见我自己,在玻璃的反光里,一个人托着下巴,像个慈祥老太太,环顾四周窃取别人的温暖。

  我自己,在纽约,生活了6年。早就接受了爱情和友谊的“易挥发性”,早就接受了今天还跟你称兄道弟,明天就消失在空气里。

  全球化嘛,哪讲那么多人道。

  在异国他乡生活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终究是玻璃反光的影子。隔着玻璃看见的,全是别人的热闹。

  这情形有个现成的说法,叫“现代人的孤独异化”。这个说法,从马克思时代就开始流行,后来新马克思主义者讲得越发来劲,以至于艺术家们争先恐后去表现,最后流行得成为陈词滥调。

  可是如果你愿意放下智力上的傲慢,去打量陈词滥调,它总还是有它的些许道理。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每次跟我妈在街上走的时候,一路至少碰上八百个熟人。我妈和别人的妈一碰上,就噼里啪啦说个不停。我总是烦不胜烦,拼命拽她胳膊,嚷嚷:走吧,走吧……

  不到30年,“全球化”、“现代化”的双重打击接踵而来。如今我走在异国他乡,路上不再碰见熟人,碰见也不大寒暄。当年那个让我烦不胜烦的场景,今天回忆起来,竟然觉得诗意。

  我想我骨子里还是非常农民。习惯出门步行,最好路上碰见熟人,家里没蒜了就到隔壁家去拿,闲了到村头槐树底下下棋。一句话,你和你周围的世界,有点关系,据说你和你周围的世界有了关系之后,那个社会才算“有机”。

  当然“古代人”也有“古代人”的苦恼。张寡妇和李大壮的那点调情,一顿午饭功夫,就传到邻村张大妈那里。

  人类有时被孤独异化,有时又被集体异化,真是弱不禁风的那么一种倒霉蛋。

  晚上回家在网上闲逛,逛到某文化网站的同城小组,看见一个人在纽约,有个摄影博客,特别棒。也不知道人家男女老少,死皮赖脸给人写信说,你的摄影真不错,这一张如何如何,那一张如何如何……最后我说出真实意图:如果有什么好玩的,请你带我玩。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