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大搬家式转移搬出一个马背上的共和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9:21 云南日报

  新华社南昌8月9日电(记者余孝忠、陈春园)“红军长征出发时,辎重如山,骡马成群,就像是大搬家一样。”记者日前在长征出发地采访时,党史专家介绍了“马背上的共和国”最初的情形。

  1934年5月下旬,在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红军已不可能在根据地内打破国民党军队“围剿”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了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突围转
移的决策。但是,最初的战略转移只是准备到湘西去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并没有打算走得像后来那么久远。

  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刘良说,1934年10月10日傍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是带着沉重的“行李”撤离瑞金的。除各种轻重武器外,中央机关大量的图书档案、印刷厂的各种设备、兵工厂的笨重器械、造币厂的石印机、

医院的坛坛罐罐,还有一些破铜烂铁甚至擦拭机器的破布,都被捆扎成包,一起带着突围转移。

  当时的中央机关被编成两个纵队,第一纵队是首脑机关,也是中央领导集中的总指挥部;第二纵队由党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后勤部队、

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担架队等组成。第二纵队的东西最多,光挑子就有3000多副。近万人的队伍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都手拉肩扛着笨重的器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了名副其实的“马背上的共和国”。

  据赣州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凌步机介绍,长征出发时,李德等人强令部队采取“甬道式”行军,一、三军团担任左右前锋,八、九军团在两翼掩护,五军团在后卫压阵,像“抬轿子”一样护卫着负担笨重的中央机关纵队突围转移。一路上,由于骡马成群,辎重如山,行动迟缓。敌人处处围追堵截,红军只能消极避战,边打边走。

  时任李德俄文翻译的伍修权在回忆录《我的历程》中写道:“部队处处挨打,损伤惨重。”好不容易过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为了行军和作战便利,只好把千辛万苦从苏区搬来的机器等笨重东西往山沟里扔。渡湘江时,连电台的发电机、蓄电池和X光机、印刷机以及几门小山炮等等,都忍痛埋掉了。”

  党史专家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是正确而必要的,但“左”倾错误领导人在组织实施突围转移时,不是以保存红军实力、调动和打乱

国民党军部署、创造有利条件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的,而是消极被动地进行逃跑式的“大搬家”。正是这一错误的战略退却的指导思想,导致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突围后越走越艰难、越打越被动。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