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终点的爱心之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1:54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张明扬 简光洲 昨天,欧华“雪域童年”的支教志愿者坐上了返回拉萨的汽车,轻轻地挥别了日喀则。志愿者收获了一份纯净,孩子们则带着爱和梦想离开,欧华“雪域童年”支教活动圆满画上了句号。
“尽管我们只为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但他们可以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志愿者王宏的一句话或者可以代表所有志愿者的心声。 “我们是最棒的” 志愿者季桂芬昨天感觉很失落,“孩子们都离开夏令营了,心里感觉空空的,我总想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事情……” 在甲措雄乡小学,“雪域童年”志愿者一分队用《青藏高原》先声夺人。申万巴黎基金公司的关东捷当天在课堂上全面展示了他覆盖西藏、新疆、内蒙及内地的“歌曲库”,并结合歌曲顺势教了孩子们折叠纸蝴蝶、大象,孩子为折纸描上了自己想象的色彩。 在热索完小,志愿者二分队的第一课用上了橡皮泥,来自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的顾维明“组长”将孩子们分为五个小队,让孩子们用橡皮泥为自己的小组捏一个“吉祥物”。勇攀高峰的“珠峰组”、进步像火箭一样快的“火箭组”、发挥集体力量的“蚂蚁组”……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就了心中梦想。 第一天支教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在为期一周多的支教活动中,关注心灵、立足素质教育成了所有志愿者身体力行的基调。 志愿者尝试性地让孩子们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孩子们的优异表现让志愿者纷纷表示“刮目相看”。在热索完小的评报会上,由孩子们独立制作的《雪域日报》、《幸运日报》、《珠峰快报》、《雪域儿童报》等5份报纸闪亮登场。《幸运日报》甚至都拟订了非常有趣的“宣传词”———看《幸运日报》,每天都会很幸运。 入营第四日,志愿者还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进行了电话两地连线。 同时,鼓励孩子们写日记的举措在锻炼了孩子们的汉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而《东方早报》选择刊登的一些孩子日记也让上海的读者们体会到了藏族 孩子的纯真与可爱。 在摄影课中,孩子们透过镜头,发现了家乡的无限风光。有的孩子则通过相机记录下西藏独特的东西。他们拍摄的很多优秀作品还入选了“雪域童年”学生影展,得奖作品还刊登在了《东方早报》的图片专版上。 没有终点的爱心之旅 志愿者缪晓在博客中写道:“爱心旅程的起点,是我们一样善良和向往美好的内心;站台,是所有需要帮助的、有孩子的地方;却永远没有终点,永远。” 当为期一周的“雪域童年”夏令营宣告结束的时候,缪晓和很多志愿者老师一起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孩子们吹起了气球,买来了哈达,唱起了《故乡》,跳起了藏舞,哭成了泪人,“老师老师我爱您,阿弥陀佛保佑您。愿您有一个好身体,帅气又美丽!”是送上的最后的祝福。 对志愿者来说,这并非是一个终结的爱心之旅。昨天,,很多志愿者都接到孩子们打来的问候电话,他们与孩子们相约将“永远做他们的老师”,用通信等方式继续给他们带去关爱和知识。志愿者顾维明对孩子们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我对他们的希望就像是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希望他们不仅在文化学习上很好,而且在素质教育上也取得进步,做一个心理健康,正面、积极、向上的人。”顾维明说。 相关专题:雪域童年支教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