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重走长征路:歃血结盟地 后人情更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02:58 新京报

  刘伯承之子看望小叶丹后人,粟裕之子认为结盟情感更具民族意义

  

重走长征路:歃血结盟地后人情更浓

  前日上午,刘太行夫妇与小叶丹后人——果基曲比姆一家合影。

  重访长征路—彝海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遣队向大渡河急进时,蒋介石令川军10日内赶赴大渡河布防,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为了尽快抵达大渡河,先遣队决定从彝族聚集区大凉山通过。

  5月22日,先遣队进入彝族地区被彝民阻挡。下午,刘伯承总参谋长和彝族果基家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杀鸡饮血,结为兄弟。在彝民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并摸清了大渡河安顺场敌情。

  5月24日,红军先遣队夜袭安顺场,强行渡过大渡河。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渡船又少,大部队不能迅速过河。中央军委决定两路红军夹河而上,夺取泸定桥。

  5月29日,红四军一天一夜急行军二百四十里地,赶到泸定桥。下午4时许,发起夺桥战斗,顺利夺取泸定桥。次日,中央红军主力通过大渡河。

  

重走长征路:歃血结盟地后人情更浓

  昨天,大渡河安顺场遗址,罗箭(罗瑞卿之子)与小红军打扮的孩子合影。

  本报讯8月12、13日,“情系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组经四川冕宁县到达泸定县,重访彝海结盟地、安顺场和泸定桥,看望了果基小叶丹的后人。

  刘太行5访彝海结盟地

  前日上午9时许,冕宁县城红军广场锣鼓喧天,彝族姑娘端着美酒迎接元勋子女。刘太行(刘伯承之子)夫妇刚一下车,就被果基小叶丹孙女一家紧紧簇拥。刘太行说,“这是我第5次回来,每次到这片地方,心情都会很好。”

  海是当地人对高山湖泊的称呼,彝海四面环山。当年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点就在彝海的西岸,那里是一片杂木林,各种树木高达10多米。

  一块彝海结盟的纪念碑竖立在湖边,湖水拍打着细沙,元勋子女们踏着湖边的沙石瞻仰父辈的足迹。刘太行对其他元勋子女说,天气好的话,对面就可以看到雪山。

  第一次参观彝海结盟地的粟戎生(粟裕之子)表示,彝海结盟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结盟,是民族关系的典范,体现两个民族的感情,从历史上看,这种感情超越了红军和小叶丹,彝族和汉族,扩展到整个少数民族和汉族。

  元帅儿媳义诊病人

  之前一天晚上,刘太行和夫人肖玉兰提前到达冕宁县,在当地医院,肖玉兰为医生讲课并现场治疗病人。

  肖玉兰是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痛风专业的医生,她说,自己想不出有什么可以帮助当地的方式,因这里的医疗水平有限,自己就想着为这些医生讲一讲。她还现场诊治了两名病人。

  活动组为当地捐助了一个图书室,刘太行夫妇给果基小叶丹的孙女家带去了礼物,小叶丹的后人分布在北京、西昌等地,在本地的只有孙女果基曲比姆。

  果基曲比姆和丈夫伍正明以及女儿伍云霞出现在活动现场。伍正明说,他们以前住在山上,地少贫瘠,现在住在县城,开车为生。

  离开冕宁前,刘太行两次拉着伍云霞的手说,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小叶丹很了不起,你要为他争光。

  对话

  “历史课上老师拿我当史料”

  小叶丹曾外孙女伍云霞称,小时候母亲经常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

  伍云霞今年18岁,是小叶丹的曾外孙女,她刚收到西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日,记者就她所了解的彝海结盟和刘伯承一家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你最早见到刘伯承家人是几岁?怎么称呼刘太行?

  伍云霞: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很小,刘蒙(刘伯承之子)爷爷来看过我妈妈,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当时握着刘爷爷的手非常激动,她都哭了起来。今年3月刘太行爷爷还到过我们家,我叫他外公的。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激动?

  伍云霞:因为妈妈说她父亲死的时候她还很小,看到外公(刘太行)来了,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

  新京报:你是怎么知道彝海结盟的?

  伍云霞:是没有上过学的妈妈用口述的形式讲给我们听的。妈妈不识字,当时也没怎么重视,但经常会讲到这个故事。像讲故事一样,讲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记住了。

  新京报:上历史课时,你学过这个吗?

  伍云霞:上学学到这一段,老师和同学就把我当史料,让我站起来讲。同学中也经常有人要我讲彝海结盟的故事。

  新京报:你认为彝海结盟有什么意义?

  伍云霞:那时是雨季,原始森林中山路崎岖,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小叶丹派人带路,红军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地走出去。因此小叶丹的贡献一是争取了时间,红军不必绕路而行,二是在他护送下就不用遭到其他人的侵袭。

  寻访

  目击夺桥战老人讲述拆门板铺桥

  本报讯 昨日下午,记者在泸定桥西头村子见到了曾经目睹泸定桥战斗的李国秀老人,老人今年89岁了,红军经过泸定桥时她18岁,在桥头开凉粉店,李国秀回忆说:

  那时候桥西头都是店铺,红军过来后睡在街上,村里的青壮年都跑的差不多了。抢桥的战斗是下午4点打的,一直打到快天黑,对面桥头起了大火,她招呼街坊给红军送木板,因为需要用木板铺在桥上,结果,街上几乎所有人家的门板都被拆了。

  红军过后,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过河追赶,守卫铁索桥的部队将铁索锯断了4根(共13根铁索),后来红军全部走了,国民党军队把铁索又接上了。

  资料

  小叶丹护旗珍藏于军博

  小叶丹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结拜兄弟后,接受“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支队长的任命,带领彝族群众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红军走后,国民党要追究他与红军结盟的所谓罪责,他被迫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适龄母羊。他宁肯倾家荡产,也不肯交出“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的队旗。

  小叶丹将这面旗帜珍藏在背兜下面特制的夹层里,倍加珍惜,四处转移。1952年,他的妻子将珍藏的旗帜交给了政府。这面旗帜作为重要文物,现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花絮

  陈赓之子发现红军武器“造假”

  在安顺场渡江纪念馆参观时,陈知建(陈赓之子)远远地看着橱窗的机枪问讲解员,这是哪个年代的?讲解员一时语塞。

  陈知建指着机枪说,“你们这是糊弄外行,我可不好糊弄,我两岁就玩枪。”说着,他指着一挺汤姆森机关枪说,这可是二战时候的武器,红军当年哪来这么先进的武器,红军用的机关枪叫“花机关枪”,是木枪托。

  当地县武装部的负责人面红耳赤站在一边解释,这些武器是申请拿到的,可能是当年的武器不好找。陈知建建议说,北京通州有一个专门陈列武器的展厅,那里有各个年代各种型号的武器,可以去那找找。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李立强

  本版摄影本报特派记者李立强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