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高民和他的残疾人“希望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13 中国扶贫基金会

  在生命的废墟上播种希望--高民和他的残疾人“希望工程”

  在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这里曾经养兵十万,牺牲一万,无数的英雄儿女上演了一幕幕的《吕梁英雄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平建设年代,这里以丰富的煤、铁、铝钒土等矿产资源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就是山西省吕梁市。

  优良的革命传统,优质的矿产资源铸就了吕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吕梁人践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近年来,吕梁在发展,人民生活在不断改善。然而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残疾人。

  吕梁有340多万人口,残疾人就有14万之多,他们的生活一天不富裕,吕梁的小康就一天不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吕梁的残疾人事业同全国全省一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吕梁市残疾人事业底子薄,欠帐多,近一半的残疾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尤其是残疾儿童因为缺乏有效的教育,他们的未来一片空白。

  如何帮助这些残疾人及残疾儿童摆脱困境,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残而有为始终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一直在琢磨解答的问题。也是这块英雄的热土上一位残疾人爱心企业家矢志不渝思考、实践、关心、探索解决的问题,他的名字叫——高民。

  一、成长……艰难的历程

  命运因艺术而改变

  现年40岁的高民总是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生活。6岁那年,因为一场腿病无钱医治给他的左下肢造成了永远的残疾。父亲为他买来了钉鞋机,同时还买了缝纫机,希望他将来娶个会裁缝的女人,夫妻钉鞋、缝纫,以此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立足生存。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多少次他望着钉鞋机呆呆地出神,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他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正当他在人生的岔道口苦闷迷茫时,“两本书、一场电影”给他点亮了明灯,使他懂得了奋斗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他的哥哥给他买了两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生命的支柱》,还买了埃及盲人奋斗成音乐家的故事片《黑暗的光明》的电影票,希望以此来鼓励他自强不息,用自信改变人生,用奋斗改变命运。可以说,那两本书和那一场电影他是含着泪看完的,从此那些人物形象为他树立了一生的榜样。

  一件偶然的小事使他拿起了画笔,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边在木器厂做木活,一边画画,纸上、地上、如痴如狂,常常就是一碗开水、一个冷馒头,他着了迷般地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忘记了痛苦、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时间,他就象一位负重攀登的人,在做工之余,挥动画笔,艰苦的跋涉着、前进着……

  终于,他的面前出现了曙光,他用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勤奋的汗水赢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闪光:他的画受到了周围人们的赞美和有关专家的认可,一幅《昭君出塞图》感动了许多人。他被调到吕梁市离石区一所小学任美术教师,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次转折,生命的一次飞跃,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环境、工作场所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一次生命质量、人生价值、人生理念的转变,他体会到了奋斗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踏上讲台时孩子们那朗朗童音:“老师好!”那纯真的目光,那充满敬意的语调,那看他绘画时的喜悦与专注,他的眼睛湿润了,在他们中间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不知多少次,他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写着同样的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带着这句他曾用生命体验过的话,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台上,开始了人生新的跋涉、新的追求、新的奋斗。

  他用知识的乳汁浇灌着自己,政治、历史、文学、艺术,伟人、名人、传奇、传记……无所不览,只要能看到的书他都如饥似渴的捧读。

  “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毕加索、凡·高……”这些艺术巨人、画坛大师是那样的吸引他、鼓舞他,他心中奔涌着为艺术献身的渴望。

  到高等学府深造,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同事们知道了都讥笑他,人心不足蛇吞象,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一个残疾人奋斗到教师这个岗位已经不错了,考什么大学,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他已经不是昔日那个盯着钉鞋机发呆的孩子,也不是木器厂那个遭人白眼的残疾木工,知识已经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既然我能从木器厂成功地跃上三尺讲台,那么我也一定能成功的迈进高等学府的大门”,他坚定的对别人说。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当别人尚在酣睡时,他已经伴随着天边的启明星挥笔作画了;晚上,喧闹了一天的校园寂静的只有银色有月光和他窗前的灯光交相辉映,就这样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腰酸了、腿痛了、人瘦了。为了练好人物素描,他暑期没有回家,残疾的身躯整日整日出现在农村的郊野,出现在城市的菜市场。从日出到日落,他身边总有不少人围着,看他画,他画的最多的是老人和残疾人,他用手中的画笔倾诉着对我们社会弱者的同情与爱。

  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他曾数次背着画夹,单骑旅游陕北,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严寒酷暑。黄土高坡的大风,陕北农民那饱经风霜的脸,使他的画面更深沉,也更感人。一九八五年,他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曙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西大学艺术系,迈进了他心仪已久的高等学府的大门,一时间在古城石州引起了轰动,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

  大学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勤奋的学习使他的绘画屡见报端,他的作品《苦恋》就在山西画报上发表并获奖。

  二、创业……艰苦的开拓

  命运因创业而坎坷

  有了固定的工作,心爱的艺术,一般常人都应该很满足了,但高民没有把自己的幸福关在小屋里,他认为自己必须做点事,尤其应该为和自己同样残疾的人做点事。“只有挣钱才能帮助他们”这是高民当时的想法,在改革开放大潮的风浪中,高民凭着这股朴素的感情和执著的信念,利用自己的艺术优势,承揽

装修工程,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他上过当、受过骗,有时甚至血本无归。下广州、闯深圳、别人没有经历过的,他经历过;别人没有体会过的他体会过。为了追一笔欠款,他曾独自驾驶着对方顶帐的旧车从几千公里外冰天雪地的哈尔滨驶回吕梁,没有空调的破车,严寒的风雪,几乎使他命丧异乡,但艰苦的奋斗,没有空闲的努力,终于赢来了丰厚的回报。这期间他曾帮助过无数的残疾人,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他由衷的感到幸福和欣慰。但他也渐渐地感到自己这样做只是杯水车薪,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他们就业,创办一所以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主的公司。于是,他当年就创办了吕梁地区残疾人煤焦有限公司,安排了30多名残疾人就业。两年后,他又创办了吕梁地区大众服务公司。考虑到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他又办了残疾人墩布厂,这样他的公司先后容纳残疾人近80人。看到原来衣食无靠的残疾人在自己的公司里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高民感到这才是他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这期间,高民坚持每年春节慰问残疾人。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的时候,他却冒着风寒带着大米、白面、油及慰问金一户户走访特困残疾人。别人都说他傻,拿上那么多钱白白送人,他却说:“看着他们眼里闪烁着泪花,把他当作救星似的感激,他心里高兴,扔再多的钱也值。”

  天有不测风云,正值高民的事业迅速向前发展的时候,市场走势持续低迷,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原材料短缺等困难,正常人的公司都举步维艰,纷纷倒闭,何况残疾人公司。尽管高民殚精竭虑、奔走呼号、千方百计力挽狂澜,但到2000年,他苦心经营起来的残疾人团队还是解散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残疾人是怎样含着眼泪,依依不舍地走了公司大门的……

  那是怎样一种痛苦啊!他经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心灵磨难,常常整夜整夜失眠,整夜整夜思索,从来不会吸烟的他,就是从那时起学会了吸烟。

  那一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也特别寒冷,冰雪和寒冷让树叶落尽,让草儿枯黄,让昆虫死去,但根还在,卵还在。

  高民尽管看着自己亲手创办的残疾人团队解散了;尽管承担着几十万的巨大损失;尽管感到自己疲倦的身体和痛苦的灵魂都快支撑不住了,但要为残疾人办点事的想法在心中像火苗一样始终没有熄灭,他咬牙挺着,摸索着,思考着……他在办公桌下压着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美国人海伦·凯勒、中国人张海迪,这些比自己不幸的多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始终鼓舞着他,特别是党和政府在困难中对他们这些残疾人的关怀,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来吕梁考察扶贫攻坚工作时,专门接见了他,为他亲笔题写了“自强不息、造福社会”八个大字,他捧着胡书记为他题词并合影的照片,一个人驾车回到老家那滚滚的黄河边上,望着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黄河,他心潮难平,久久伫立:“我决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希望,一定要为吕梁的残疾人找到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他总结着自己以前的助残经验,心里默默孕育着新的助残模式……

  三、办学……崇高的事业

  命运由办学而洒满阳光

  “我要在生命的废墟上播种希望”这是高民在创办中国首家民办免费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时常讲的一句话。他发誓要让天下所有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都能超越残疾,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年的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仅靠输血式的扶残方式,单纯的创办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生存发展的问题,要从根本上使残疾人生存自强,必须改变以前的输血式扶残为今后的造血式扶残,让残疾人接受教育,学会一技之长,依靠技能立足社会。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引下,创办一所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的念头在他的心中升腾着,扩散着……

  告之亲友,亲友惊讶;告之朋友,朋友讥笑。“办残疾人学校,还要上规模,你是不是钱多的花不了?这些年赔的还不够?怎么给自己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呢?”大家都好言相劝,但高民是一个认准了要做的事就决不回头的人。从此,省里、市里、区里、政府机关里开始出现了一个拄着拐杖的消瘦身影,开始了他辛酸艰难的办学历程。在这条路上,高民洒下了汗水、泪水,有时还要忍受人们不理解的冰冷的目光,甚至是鄙夷不屑的嘲笑。说起自己在成长创业及助残办学路上所遭的冷遇甚至是屈辱,高民这位向来不服输的硬汉常常会止不住泪水满眶。他说:“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对我来说可以承受,甚至于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然而对于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恐怕就没那么幸运,因为他们不懂得承受、奋起,也许您并不在意的一句话就会扼杀他们本来就特别脆弱的生存希望”,我一定要办一所残疾人自己的学校,让他们在这里学会技能,懂得奋斗,改变自身命运。

  民办特殊教育在吕梁山是首例,审批难、找场地难、筹资更难,长期的寒暑奔波劳碌,使他的腿疾加重,曾几天几夜起不了床,痛的无法入眠,他求过人,落过泪,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朴素的念头支撑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那就是“不让残疾儿童像自己一样的痛苦,在生命的废墟上播种希望”。

  为了建设好这座中国首家民办免费残疾人教育学校,高民从图纸设计到施工质量,事无巨细,样样亲自把关,有时甚至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五层的教学大楼,他拄着拐杖一层一层地上,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检查,他对施工的人员讲:“这可是给残疾孩子们建设的学校,你们一定要精心啊”!学校规模大,标准高,一切都参照国家最先进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一切都着眼于百年之计,为了方便残疾人,楼层安装了电梯、设有盲道、餐厅、医疗室等一应俱全,但高民的资金缺口却越来越大,能卖的家当都卖了,亲戚朋友能借的地方都借了,年仅12岁的儿子把积攒的压岁钱也交给了父亲。然而资金的压力依然压的他喘不过气来,这时他昔日生意上的朋友找到他,主动提出愿投资一百万元,条件是入股分红,高民断然拒绝了,他说:“我资金是紧,甚至举步艰难,工程时有停工,但我从办学的那天起就没有想到要赚钱,如果不投资办学我的钱是很充裕的,就是我儿子也足够花了,我就是想为残疾人办点事”,还有人愿出几十万租金,租学校的一层楼,高民也没有答应,他希望校园真正没有世俗和偏见,充满和谐,真正成为残疾人成长的摇篮。这就是高民,一个经风雨苍桑、身残志坚、饱含爱心的硬汉。

  “子规夜半犹啼血,换得春风暖人间”。2004年9月19日,在经过15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中国首家民办免费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主体教学楼奠基。山西省以及吕梁市有关领导亲临学校参加了奠基仪式。

  现在这座总投资2838.4万元,占地41.8亩,设计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拔地而起。2005年10月20日第一批新生已带着灿烂的笑脸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簇拥在孩子中间的高民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凡是来学校就读的学生一律实行“三免”,即免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这不是傻子吗?有人不解的问高民,他却深情地说:“我们主要的生源大部分在农村,他们家庭贫困,如果因学杂费而将他们拒之门外,我于心不忍,这不是我的办学初衷。”

  高民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党和政府给了他许多荣誉: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四家联合行文授予他“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并评为第三届、四届残联主席团委员,授予“吕梁地区残疾人自强模范”、“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吕梁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残疾人自强奉献奖”、“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被选为吕梁市第一届肢残人协会主席,推荐为吕梁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四、未来……希望的春天

  命运因希望而充满活力

  谈到未来,高民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好技能,拥有自信、自强不息、享受人生。”他希望更多的关于残疾人的痛苦和无奈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他将在办学的基础上,创办校办企业,以学校为龙头,校办企业为基地,孤儿院、福利院为两翼,努力营造残疾人学有学校、劳有工厂、疾有

医院、穷有福利这样一个和谐的类似大同社会的助残模式。

  “没有您的爱心,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众多残疾学生对高民办学的感激心声。是高民的创举点燃的他们开拓新生活的激情,高民叔叔是残疾人孩子心目中的普罗米修斯!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流泪,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爱的阳光。学校里的一砖一瓦,教室里的一桌一椅,孩子们的一颦一笑,都承载着高民这些年办学的心酸苦累,都印证着这份崇高而光荣的事业。

  巍巍吕梁山,记录着高民扶残、助残的深深脚印,滔滔黄河水,传唱着高民身残志坚、立志办学、造福社会的曲曲颂歌。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