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台湾“倒扁”风波专题 > 正文

港报:未来两月成关键期 倒扁成败10月“揭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0: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1日电 今年9月、10月,台湾政坛被视为将是一个关键时段,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李羽在香港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届时倒扁成败与否将“揭盅”。深层次地观察还要看“台独”理念和势力会不会进一步抬头?会不会影响两岸关系?会不会改变美台关系?毫无疑问,倘陈水扁下台,不论辞职或“罢免”,势将引起重大的人事连锁反应。

  9月份已有预告或有风声的几项大事如下:其一,由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发动的“百
万人倒扁运动”,预定在“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进行集会示威。

  其二,民主行动联盟从7月27日在台北“中正纪念堂”举办“民主夜市”以来,逐渐发展成“全民倒扁行动”,呼吁超越蓝绿对立,唤醒社会良知,推动“全民倒扁”。民盟已预订9月9、10日两天的凯达格兰大道场地。

  其三,“立法院”新会期9月开始,亲民党料定会提出“倒阁”,甚至可能再度提出“罢扁”。这是蓝绿之间的“大是大非”问题,相信亲民党估计

国民党即使不一起推动(国民党中常会曾议决“6月罢扁、9月倒阁”),也会被迫支持,国亲两党在“立法院”席位过半,“倒阁”必获成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防该党边缘化、泡沫化,必然要在政治上有种种动作,藉以保持活动的空间。

  其四,“台联党”已表明“反扁”的立场,亦公开表示在“立法院”新会期有提出“反苏”(苏贞昌)、“倒阁”的可能。同时,不排除亲民党、“台联党”有连手发动“倒阁”的可能。“台联党”在“立法院”只得12席,比亲民党(18席)还少,自然也有边缘化、泡沫化的忧虑。

  其五,前“总统”、“台独教父”、“深绿”旗手、“台联党”“精神领袖”的李登辉,早前盛传将于9月28日即民进党建党20周年时给陈水扁“致命一击”。据然李或明或暗支持甚至指挥“罢扁”、“倒苏”的可能性还是颇大的,他有意当“台独”共主、趁机收编民进党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文章说,想到与做到是两回事,所以李登辉近日在公开场合轻描淡写否认“罢扁”、“倒阁”,说“没有的事啦”。这是李的老谋深算,人称其为“政治

精算师”,不无道理。李现时否认,一方面是不愿给人“跟在施明德后面”的印象,另一方面仍能维持“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但李扶持“台联党”及成为泛绿共主的念头则可想而知。

  由于李登辉可能要到9月底才出手,加上在“立法院”推动“倒阁”并非一日之间可以完事,台湾政坛的事态发展,势将延续到10月才会明朗化及有结果。

  此外,施明德现身“倒扁”,除了发动民众比国民党的签名运动更进一步,更直接有效的是他以创党元老身份劝说民进党高层不应有“恐吕症”。吕秀莲党内人缘欠佳,且口没遮拦、怪话甚多,以至党内不愿“扁下莲上”,在全台一片“反扁”声中,吕倒反而成了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世事之奇,此亦一例。

  关于“恐吕症”,施明德的看法可简析如下:一、吕是“倒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二、吕若作风不改,即或继位,也是“一人在朝、万人在野”。三、不必“恐吕”,因吕若不安分也会下台。四、因“恐吕”而“护扁”是荒谬逻辑。施明德称,“百万人倒扁运动”的重要一环是化解“吕秀莲因素”。换言之,目的仍然是要陈水扁下台。

  文章进一步指出,台湾9、10月份的总体形势如上,最值得考虑的应是国民党及其主席马英九,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再次“罢扁”?要不要推动“倒阁”?要不要取得“反扁”的领导权?要不要不分蓝绿联合以至收编一切的“反扁”人士?

  国民党目前是气势如虹,马英九显然有意于2008年问鼎“大位”,现时又是民众满意度、支持度最高的政治明星,国民党和马英九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倒扁运动”中,究竟应担当何种角色?马英九有否深思熟虑?国民党中常会有否全面、认真的探讨?

  假如台湾的10月大事是“扁下莲上”,其中一个很可能出现的变量是李登辉、吕秀莲、王金平可能由王组“阁”结成联盟,这是“台联党”和“深绿”人士,部分民进党“拥吕”人士,国民党内本土派人士这三股势力的结合,无论对民进党或国民党,都将是棘手的问题。深层次观察,还要看“台独”理念和势力会不会进一步抬头?会不会影响两岸关系?会不会改变美台关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不久前访台时见了陈水扁、马英九,却拒见吕秀莲。)毫无疑问,倘陈水扁下台,不论辞职或罢免,势将引起重大的人事连锁反应。

  相关专题:台湾“倒扁”风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