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叶大鹰:关于红色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0:27 三联生活周刊 | |||||||||
从《红樱桃》开始拍这种故事,当时是想找一个大点的故事,有传奇的要求。当时拍成那个电影很重要的是做了30多次采访,前辈人的子女将战争故事听得非常感动。所以就想拍这些奇人,他们都有伟大的人性。这次拍陈赓与其说是红色故事,不如说是英雄传奇。作为导演,我并没有发现什么、制造什么,也不能说我们拍了真实的陈赓,他太高了,以我们的境界根本没能力再现他。只能拍关于陈赓的故事。
即使是拍他的故事也都有很多限于条件拍不成,比如淮海战役,陈赓按总攻命令的时间出击,但他后来不想执行这个时间了,他要将坑道一直挖到阵线前,当时的指挥邓小平不同意,他跟邓小平力争,之所以敢抗命,一方面当时大家为着一个主义是敢直言的,另一方面他监听敌人的同时也监听粟裕向刘伯承的汇报(他是从特科出来的人啊),粟裕也是按这个想法在准备,最后是挖到了离黄维部队30米的地方,29分钟就结束战斗。多精彩!但拍不了。 作为叶挺的后代 以前我不太敢说,现在我对此很自豪。所以拍《陈赓大将》这种题材就有一种责任感,感觉跟他很近。他是我爷爷的哥儿们,也就是我的长辈。他们制片方开始做的时候,我就想“怎么没找我拍?”真找到我了,我是一边答应一边紧张,拍陈赓找艺术刺激,也不是完成简单的工作,主要是他们家人的嘱托特别沉重。我们看了很多档案,那时候他们真是不一般啊,就说王根英的刚烈,她听说陈赓被捕了,就做了最后的打算,因为没有前途了,不是死就是叛变,她先把孩子从窗户扔下楼,准备自己随即自杀,可是孩子一扔下去招了很多人,她就没死成。至今陈赓大儿子的头上还留着一个大伤疤。 遥想前辈 小时候老想,我要是生在那个打仗的年代多来劲啊,到拍陈赓的时候,我就老想陈赓他们是怎么扛过来的,真是由衷地佩服。据说帅孟奇在大牢里所有大刑她都过了一遍,就是扛过来了,自她之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高官就不再用大刑了,没用。我们虽然做人做不到他们那样,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就觉得曾经有那样的人,是我们的财富。有英雄的存在才有那些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