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长江泥沙含量大幅减少实现历史转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18:25 新华网 | |
新华网武汉9月3日电 (记者 杨希伟) 长江水文局3日发布《长江泥沙公报》(简称“公报”)显示,2005年的长江泥沙含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继续呈现大幅下降之势。 长江上游的四川屏山,重庆朱沱、寸滩,中游的湖北宜昌、沙市、汉口,以及下游的安徽大通水文站,是长江干流上的七大主要水文控制站点。长江水文局的监测表明,七大水文站2005年的年均含沙分别为1.14、0.773、0.696、0.239、0.313、0.233、0.239千克/立 长江水文局负责人王俊教授分析说,长江泥沙含量持续减少一方面是因为长江流域干支流上不断兴建的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另外,还与降雨的分布不均相关。 长江水文局的统计还表明,近5年来,长江泥沙的减少趋势极为明显。2001年至2005年的五年间,屏山、朱沱、寸滩、宜昌、沙市、汉口、大通七站的年均输沙量分别仅有1.84、2.11、2.29、1.6、1.83、2.00、2.24亿吨。 公报显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保持了长江水土,减少了入江泥沙。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说,通过“长治”工程的综合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贵州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和陇南陕南地区,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实现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 公报还披露,2005年三峡水库淤积的泥沙为1.5亿吨,另外41%的上游来沙被排出水库,优于工程设计时的预计值。根据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清溪场、黄陵庙两个水文站的全年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计算得出,2005年共有1.51亿吨泥沙淤积于三峡水库内;其余41%的泥沙被排出水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