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将是一次集大成的历史性会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6:19 新华网 | |||||||||
纳于“十一五”规划的实际行动 成熟的理论与方略是和成熟的实践与经验相对应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这个看似有很强政治性质的议题中,却实在地包含着太多关于人们就业、收入、住房、治病、分配等物质经济利益和人的素质、情感、道德等深重文化蕴含的内容。其实,它是广义上的社会问题及其治理林林总总的概括。
相对四中全会及其之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阐明而言,2005年10月的五中全会则是从理论层面跃进于策划层面,使构建和谐社会更具实践的性质。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文本,突破了过去计划体制中的单纯经济发展范畴,而把社会建设目标纳入整体规划之中,至此,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个大的目标方向,更是一个扎实推进的系统工程。 五中全会事实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门列有一章社会和谐内容。全篇虽无我们习惯上的那些类似经济工作的量化指标,但从社会规划指导角度而言,却有统一的务实性的明确任务。 事实说明,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最重要的几步。总的说,和谐社会概念提出两年间,是坚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战略决策的两年;是按照促进社会和谐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两年。在这两年中,就全局而言,对于社会情况调查研究没有停止、解决群众实际利益问题没有中断、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没有放松,因而使我们获得了进一步的有效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的条件与前提。 当然,无须讳言,我们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或领域中,工作不落实,发展不平衡。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理论更加完备、工作更有成效的要求,依然有相当大的距离。六中全会正是在这样比较有利条件同时又须抓紧工作的时刻提上了日程。 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社会和谐问题提出的本身就包含着问题解决的因素,就孕育着从科学理论上予以阐明和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成效的可能。 如果把构建和谐比作是鸿篇巨制的文章,那么四中全会是开始,六中全会则将达到迄今为止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 党的十六大所产生的十六届中央,在二、四、六次全会中,已先后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决定,再加上三次全会所通过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可以说是从经济、政治(含文化)到社会,囊括了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盘问题,事实上造成了一个整体推进良好态势。在这个意义上,或可认为六中全会是一次集大成的历史性的会议。 我们党刚刚隆重庆祝了党的诞生85周年,再过不长时间,还要纪念建国57周年,也是党执政57周年。这个时候召开六中全会,把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向前大大推进一步,这是具有历史标记、意味深邃隽永的一桩大事,理所当然在党内外有许多的期待,国际社会也会给予很大关注。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庆祝“七一”讲话中,以一种特殊方式明确无误地传出了加强社会和谐的重要信息。他宣布了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的最新动员口号,要求各级党组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都观察家们还注意到他在这次讲话中,事实上作出了包括以下五项内容的郑重承诺: ——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 上述承诺加上其它不同形式承诺以及已办、正办或将要办的事情,无疑都是广大人民所热诚期望和竭诚拥护的。我们相信,六中全会决定将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进一步推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决定,是坚持科学求实精神,既满怀激情、积极主动,又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的决定。 当然,对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不能设想毕其功于一役。对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些问题,还要经过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认识过程还将是长期的。因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会是一次完成的,而且也不是只有少数人认识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不断深化认识、需要我们党的多数乃至人民中的多数都认识和理解了,才能大家一起动手,才会同心同德把我们的事情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集20余年来的经验,包括十六大以来最新经验证明,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想得长一点更好,这样我们就会更加主动、更加从容不迫。 (来源:瞭望 作者:叶笃初 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