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政策奖候选—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2:22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一、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

  根据中央、省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要求,2006年4月,河源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紧密联系河源实际制订了“十大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政策就是“鼓励贫困村筹资建设 厂房出租,解决贫困村集体收入问题”(以下简称“千村脱贫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河源市是1988年1月新成立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辖源城、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 平等1区5县,全市共有97个镇、1个民族乡(东源漳溪畲族乡)、4个街道。全市区域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20 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7.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万人),常住人口278.24万人。全市共有移民20.7 万多人。河源市是革命老区,原是东江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河源市地处广东山区,全市“九山半水半分田 ”,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全市下辖5个县都是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近三分之一。全市区域 面积占全省的8.8%,198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16.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6059万元;2002年, 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额的0.87%,人均GDP3542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7亿元,仅占全省总额的0.29%,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省末位。全市镇、村经济更加 困难,2005年全市103个镇(乡、街道)有41个镇税收总收入在50万元以下,全市1251个行政村有1116个 村为年集体收入达不到3万元的贫困村(包括移民村),其中600多个村是零收入的空壳村;全市农村人均收入1500元 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5.48万户、27.76万人。特别是移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000多元,贫困面 较大。

  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问题是一个困扰河源市二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二十多年来,河源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 门单位在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工作,但贫困村集体收入仍然增长乏力,效果 难尽人意。由于没钱为老百姓办事,一些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不信任、不拥护、不支持,大大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 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大大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到基层的有效性。

  2003至2005年,河源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总收入累计增长分别 为65.9%、180.2%、149.3%和167%,三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8.3%、40.85%、35.2%和3 8.1%。尤其是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于2003年5月启动建设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完成首期开发6 .5平方公里,全区共引进项目173宗,投资总额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市高新区实现工 业总产值24.86亿元,实现税收8385万元;二期4.8平方公里开发正顺利推进,同时与中山市在市高新区合作建设 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推进,市高新区已经成为了河源市接纳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外商纷至踏来、络绎不绝,目前正 在等待进入市高新区的企业有30多家,其中有相当部分企业要求租用厂房生产。据初步统计,在已进入和等待进入市高新区 的外来企业中,有30%是租用厂房进行生产的。因此,河源市委、市政府谋求解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全市经济高速高效发展的良好形势以及外来投资企业对出租厂房的市场需求,共同促成了千村脱贫政策的出台。

  二、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千村脱贫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对行政村(居)委会集体收入未达到3万元的,鼓励其筹资(不允许摊派集资或贷款 投入)到市高新区统一建设扶贫工业园厂房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筹资总额从10万元起至30万元封顶。每投入10万元 ,市高新区每年固定回报村1万元。投入资金以市、县区、村按1∶1∶2的比例筹集。以自愿为原则,由村委会提出申请, 乡镇、县区政府核定,市政府审批,村、县区资金到位截止日期为2006年12月31日。村、县区资金到位满一年后开始 计算回报,回报期限暂定30年。30年后村(不含市、县区出资部分)筹集的资金不计利息返还。租赁扶贫工业园厂房企业 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0%归市,50%按县区筹集资金的比例分配”。同时,河源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只能通过 “四个一点”筹集资金,即村集体自有收入集一点,发动本村外出乡贤捐一点,各级扶贫工作队帮一点,乡镇配套一点;在筹 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四个不能”:不能搞集资、不能搞摊派、不能搞贷款、不能几个村干部合伙筹资分利息。并由村、县 (区)财政、市高新区、市财政四方签订合同,由市财政兜底确保收益,由市高新区统一经营管理。这些措施确保政策不给村 集体留下包袱,不给农民增加负担,确保政策有信用保障、法律保障、收益保障和经营保障。

  三、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的积极意义

  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的出台,是经过深思熟虑、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河源市几套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基层,先后召 开县区乡镇干部、村支书和市直有关单位座谈会近30次,全面摸清了基层特别是贫困村的情况,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员干部、 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市、县、镇、村四级的财力、各级可筹集到的资金、厂房建设成本、预计招商引资情况和出租 收益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测算,对富民工业园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规划,先后修改10多次,历时近4 个月,才最终出台。由于千村脱贫政策坚持科学决策,着眼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河源实际,突出河源特色,体现河源市情,符 合河源人民的利益,从而达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一是使贫困村由长期贫困变为一举脱贫。通过实施千村脱贫政策,可以一举 解决全市1100多个贫困村二十多年想解决而没有很好解决的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问题。二是使村集体收入由不稳定变 为长期稳定。过去许多村集体即使有一定收入,但大部分都是不稳固、不持久的,而通过实施千村脱贫政策,每个贫困村只要 一次性投入15万元,就可以确保三十年每年村集体收入都有3万元,总收入可达90万元,对于每一个贫困村而言,是一项 高回报、快见效、零风险、长效益的好政策。三是使扶贫方式由分散扶贫变为集中扶贫。通过把各项资金集中起来使用,用到 能最快最大产生效益、最有保障、最可靠的项目上,把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扶贫变为集中扶贫,可以既有利于进一步加 快市高新区的发展,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小钱办大事”、“四两拨千斤 ”的效用。四是使扶贫项目由“输血型”、旧式“造血型”变为新式“造血型”。以前的扶贫多数是“输血型”的扶贫,各级 各单位每年给一些钱物,随意性大,村集体没有自身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形成了“年年扶年年贫”的局面,还助长了扶贫对 象“等、靠、要”的思想;有的虽然帮助村兴办一些集体经济项目,但这些项目大多数因规模太小、资本不多、技术含量低、 管理不善、市场竞争能力太弱、效益差等原因而不成功,甚至还给村集体留下沉重的包袱。而通过实施千村脱贫政策,集中资 金借助市高新区这一“大船”出海,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很好地克服了村村办小企业的弊端,达到了规模较大、经营管理先 进、投资环境优良、竞争能力较强、效益较好的良好效果,从机制上确保了贫困村集体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五是使农村基 层组织由有心无力为群众办事变为既有心更有力为群众办事。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村集体就有一定财力为群众办一些 实事好事,增强了自身发展能力,从而大大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党在农村执政的根基更加牢固,促进农 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

  河源市千村脱贫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许多干部群众普遍认为, 这是河源建市以来联系实际最紧密、扶持“三农”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可操作性最强的政策之一,它的制定和实施, 对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许多干部群众都动情地说,建市十几年来,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实际、这么直接、让农 民受益这么大的好政策,农民增收更有希望了,村集体增收更有保障了。广大村干部都深有感触地说:“这简值是天上掉下来 的扶贫好机遇”、“一招解决了村干部的心头之痛”,更有的村干部说:“如果错过了这一大好机遇,就会被老百姓骂,就会 成为历史罪人”。广大村干部和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全市上下掀起了关心、支持和参与 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目前,作为贫困村筹资建设厂房主载体的富民工业园的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一是资金筹集进展非常喜人。全市广大干 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贫困村的干部除集中村自有收入外,都纷纷跑出去,寻求本村外出干部、 成功乡贤和挂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全市共有近1100个贫困村(居委会)自愿筹资参加富民工业园建设,截至8月20日止 ,全市已划到市财政专户的市、县、乡镇和村资金共2.3亿元。在此基础上,市直、县直有驻村任务的单位想方设法为所驻 点村筹集资金。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实施“回乡工程”,纷纷回乡帮助所在村出谋划策、自己捐资、协助筹集资金;河源外 出干部、乡贤也纷纷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据统计,目前,共有103个市直单位捐助资金或协助119个驻点村筹集资金共 700多万元;市直和中央、省驻河源副处以上单位共有359名副处以上干部实施了“回乡工程”,个人捐助或协助筹集资 金共470多万元。二是移民生产基地和富民工业园规划建设加快。目前,省属水库移民生产就业基地已建成了13万平方米 厂房和宿舍,引进企业10多家,月租金达80多万元,可为移民提供5000-10000个就业岗位。富民工业园建设各 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河源富民工业园经营管理主题之可行性方案、河源富民实业有限公司章程、富民工业园首期投资测 算表、

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等已完成,并且开始动工建设。按预期方案,富民工业园首期工程位于河源市高新区黄金地段,占 地面积46299平方米,总投资8100万元,规划建设有可供出租使用的多层标准厂房7栋,职工宿舍5栋,并建有相关 商业、后勤设施。总建筑面积92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可解决8000人就业。三是富民工 业园效果初现。目前富民工业园已开始进行招商引资,并且成功引进了深圳一家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全部租用富民工 业园首期厂房及配套设施,前3年每月租金每平方米8元,以后每3年租金增加10%,可确保今后三十年每年村集体收入3 万元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移民工业园建设。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