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从政有利政府决策还是违反作用程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7:30 大河网-河南商报 | |||||||||
王广国认为,博士当官,长处就是深厚的专业基础,从全国来看,武汉、北京,甚至一些不如郑州的地方,都在大量引进博士,充实领导干部队伍,博士从政有利于改善领导干部学历、年龄结构,提高政府行政决策水平。 5年前,郑州市引进的第二个博士——王广国曾因被安排分管办公室工作,而拒绝参加班子会。但去年12月,闹过情绪的他,仍因工作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房管局局长。
而同是博士的童丽萍虽曾任郑州建委副主任,但出于对学术的热爱,还是重回大学当起了教授。童丽萍从政时,曾修改过黑川纪章设计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方案,为郑州节省近亿元。 [博士官员其言其行] 和领导“闹情绪” 王广国说,为了工作分配的事,他曾连续三天拒绝参加班子会议,搞得领导要和他谈话。 和从北京空降来的王鹏不同,王广国是郑州当地的博士,从政之前,是河南工业大学建工系主任,34岁时,他获得了国务院津贴。 2002年1月,36岁的他成了郑州市引博从政的第二个博士,2002年1月担任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刚到任时,王广国还保持着在学校时的原则“不知道的事绝不签字”,为此,他曾几次拒绝为没有参加的招投标活动签字。后来正式分配工作时,他被安排分管办公室工作,对此他颇不满意,因为他想分管建设。 王广国说,为了工作分配的事,他曾连续三天拒绝参加班子会议,搞得领导要和他谈话。最后他自己想通了,就自己找领导认错,而没多久,领导就让他发挥专业特长,分管建设。 “领导们的确很关心我们这些博士。”曾经是郑州市建委副主任的童丽萍说。 在当建委主任之前,童丽萍是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有自己的研究梯队和十分喜爱的教职。 2003年春天,因为感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学术上,童丽萍提出回学校搞学术,时任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找她谈话,想挽留,但看到她去意坚决,在2003年6月,就批准了她的请求。“郑州市政府很讲诚信,博士们都是来去自由的。”童丽萍说。 “直接当领导,和上级领导闹情绪,不服从工作,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博士们就是牛。”郑州市直机关一副处级干部认为,博士官们受到了格外的礼遇。 但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朝聚认为,博士从政挤占了有限的领导职位后,无疑会打消一部分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的积极性,这也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对待干部,不能因文凭而不一视同仁。 不迷信权威 有关方面根据童丽萍的意见对黑川纪章的设计进行了修改,为郑州市节约了近一亿元资金。 在郑东新区,王广国遇到的第一件头疼事,是和一个学校谈判。该校校长曾开出条件:政府不给3.6亿元,就不搬,强逼着搬,自己就从高楼上跳下去。 王广国没有急于和对方接触,而是花了几个晚上“做功课”,把对方需要搬迁的房子、地皮等价值做出估算,详细研究了对方的开价,做了个几十页的明细表。 做完上述准备后,态度强硬地告诉该校:搬迁是必须的,但政府做点让步,按单位实际损失的最高值进行赔偿,给学校职工每人买部车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在王广国出面下,双方最终以2.7亿元达成了协议。 童丽萍是郑州市引进的博士中唯一辞官的一个。面对记者,她说:“虽然我现在不是官了,但我觉得还是不能告诉你这个数字(郑东新区会展中心的总造价),因为有要求不许向外界透露。” 想了足有3分钟,昔日的郑州建委副主任童丽萍笑着拒绝了记者的询问,但她自我评价说:“从政期间,我是个挺不错的官员。” 童丽萍曾负责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技术问题,尽管会展中心中标方案是由著名的建筑师黑川纪章主导设计的,可童丽萍还是发现,黑川纪章的设计,每平方米的用钢量达230公斤,跟同类工程有差异,便提出修改建议。 对此,有人劝她说:“童主任,你这是小学生给大学生改作业呀!黑川纪章先生是国际设计大师,我看你还是算了吧。”还有人对她说:“黑川纪章先生的设计已被上级最后确定,其他人都不提意见,就你提意见,要是惹了领导,咋弄哩?” 可童丽萍说:“那不行!我如果连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出来,还是什么博士?” 最后,童丽萍还是提出了修改意见,有关方面据此对黑川纪章先生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将每平方米用钢量减少到127公斤。仅此一项,为郑州市节约了近一亿元资金。 童丽萍说:“一栋好的建筑,应该是安全性、积极性与美观的统一。黑川纪章过于考虑美观,这无可厚非,但我要为国家和郑州市省钱。李克曾说:会展中心当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如果为了前瞻,付出太大的代价,没有必要。” 稀罕上访户 市民耿女士,上访到王广国的办公室。见王广国很忙,就说:“我只说5分钟!”但王广国却说“不要紧,大姐您慢慢说”,结果说了半个小时。 “你的采访提纲,两星期前就放我这里了,但我没抽出时间看,不要紧,咱们随便聊。”8月23日下午4时,郑州市房管局局长王广国对记者说。 在约40分钟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有四五拨人来找他签字,富有意味的是,一次他签得飞快,另一次他说“这个我得仔细看一下。”一位女同志来找他,他说:“不好意思,你要我批的材料,我得和其他领导商量,你还得等!”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广国办事讲究程序,轻重缓急各有分寸。 一个和王广国接触较多的媒体记者说,这个房管局局长干了好几件得民心的事:给5万户居民发了房产证,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出售,把房产交易档案、产权档案、抵押档案“三合一”。 5天前来找王广国上访的郑州市民耿女士说,她是一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因自己的房产问题,她就上访到王广国的办公室。见王广国很忙,就说:“我只说5分钟!”但王广国却说“不要紧,大姐您慢慢说”,结果说了半个小时。 最后,王广国告诉耿女士:一星期后,一定给答复。那天,王广国不仅留下了耿女士的联系方式,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耿女士。 [引博从政利弊争鸣] 观点一:有利政府决策 王广国认为,博士当官,长处就是深厚的专业基础,从全国来看,武汉、北京,甚至一些不如郑州的地方,都在大量引进博士,充实领导干部队伍,博士从政有利于改善领导干部学历、年龄结构,提高政府行政决策水平。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胡文杰博士,已做了一年多的官,他现身说法表示,博士当官很正常,可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做些事情,毕竟博士知识渊博。 今年四月份上任郑州市商业银行副行长的范大路博士,说起博士为官,他表示:“为官先得摘掉‘博士帽’,去除身上的骄气、傲气和霸气,尽快转换角色。不能让别人感到博士高高在上,因为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认同。” 童丽萍说:“目前仅郑大就有900多名博士,但并非所有的博士都适合搞科研,一些擅长行政管理的人,充实到干部队伍,改善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为官场带去一些新气象,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观点二:破坏公务员任用程序 作为专业研究公务员管理的学者,杨朝聚反对博士从政。他说:博士从政破坏了公务员“凡进必考”的程序。 《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公务员“凡进必考”。这一“条例”颁布以来,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但是,如果有了博士学位就可以不经过考试这一程序,公务员制度还怎么完善? 杨朝聚批驳说,一个博士生受过的教育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大学生,其学识、理论水平超出常人也在情理之中,但博士生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特长,对党政机关工作而言,并不一定具有高水平。如果把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博士生放到他不能胜任的领导岗位上,即使他的职位再高,也不能充分发挥他的学识专长,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而且博士从政误导‘学而优则仕’的风气”,杨朝聚认为,“学而优则仕”是科举时代的遗物,时代在进步,这一科举遗物早已不适用于今朝。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选博士从政,势必给人一种误导:要当县长、市长,必须得是博士,或者说读了博士便有可能当市长、当县长。 “按照李克书记(原郑州市委书记)的要求,给博士一个做事的高平台。但按照惯例,副处应该是从副科开始,逐步升迁,每五年晋升一个台阶,党的干部任免条例,也没有规定‘学而优则仕’,博士们直接就是副处,打击了我们这些资深干部的积极性,不太公平。”郑州市直机关一位干了七年的副处级干部对博士当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郑州市委知识分子办公室主管引博工程,从8月初,记者开始和该办公室副主任吴同欣联系采访事宜。8月27日,吴同欣告诉记者:领导说了,引博工程不接受采访,目前已引进了160多名博士。吴同欣承认:围绕引博工程,社会舆论有争议。 观点三:建立博士退出机制 “博士官员越来越多地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郑州市选博士并非来者不拒,而是有所要求、按需引进。” 郑州市委副书记祁金立说:“就郑州的实际情况来看,有1/3的博士根本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因为他们原来就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历;有1/3适应得比较快,因为他们有过相同的工作经历;还有1/3适应得比较慢一点,但我们应该容许他们有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祁金立表示:“在不断培养博士干部的同时,我们也在建立退出机制,让一些确实不适合做领导干部的人到其他地方发展。”(本报记者奚春山 实习生王惠聪 杨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