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四川大旱灾区:1100名贫困生渴求援手(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8:12 钱江晚报 | |||||||||
南充党家寺村的学生们在四壁漏风的旧庙里上课。57岁的老师仁胜全,在这个学校教了37年的书,他是这所微型小学的校长兼语文、数学、社会、常识、手工课老师。 家里没钱给赵秋红买鞋,女孩常年打赤脚,家里的收入已经无法维持她继续求学。 干旱让李长青家的庄稼绝收,父子俩为学费犯愁。 广元市桃园村的李杰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是家里最大的希望。 开学了。 这个词,今年,对于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四川广元、南充地区的一些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有着不一般的含义,少了些欣喜期盼,多了些愁苦忧虑。 今年夏天,重庆、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高温干旱。在经历
9月初,当城里的孩子们高高兴兴背上书包迎接新学期的时候,本报记者与浙江省经济协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四川对口帮扶地区,探访这里的贫困孩子们。 当记者踏进四川广元市剑阁中学沙溪校区的那一刻,面对着5个腼腆但是脸上浮现着喜悦的孩子时,忽然明白:浙江省协作办的同志为什么每年都会赶在这个时间来到这儿。他们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及时雨”——已经持续了3年的助学帮扶活动帮助了许多孩子得以继续求学,延续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省协作办的同志给5个高一的孩子各赠送了800元捐助款。王道岭处长介绍,省协作办和一些单位自发结对认助了20多个贫困学生。每年每个小学生得到资助款500元,每个中学生得到资助款800元。人事教育处长林炜说,每年他们都会亲手把这笔钱交给每个孩子。 自发的助学活动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贫困生等待帮助。为此,本报与省协作办决定,启动“朝阳1+1”助学计划,旨在用几年的时间,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帮助5000名以上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作为这一计划的首期启动,本报和省协作办已通过当地扶贫办,收集了四川、贵州我省对口帮扶地区最需要得到资助的1100名贫困生资料。资助标准:四川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500元;贵州小学生每人每年15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300元。 本周末,我们将把1100名贫困生资料在广场上公布,等待大家结对帮扶。具体时间地点,敬请关注本报预告。 今天下午4时~5时,本报记者郭闻和省协作办的工作人员将在本报网络版(qb.zjol.com.cn)上解答读者关于本次助学活动的问题,欢迎大家到时登录提问。贫困生资料将同时在网络版上公布。读者可点击查看。 ●文/本报记者 郭闻 ●摄/本报记者 林云龙 没鞋穿的小姑娘想上学 在我们到达四川南充市仪陇县的第二天清晨,下雨了,虽然不是一场透雨,却是一场喜雨。“我们这儿可是已经旱了100多天了。农民的日子更难过啊。”仪陇县长说。 仪陇县大风乡灯包村是个有490多户农家的行政村,基本都靠种田、养猪谋生,看天吃饭。几乎每家孩子们的学费,都是靠卖猪和卖玉米换来的。 “我娃儿的学费乡里给免了,但是书本费、中午在学校吃饭的蒸饭费是免不了的。”大风小学3年级学生赵秋红的父亲一脸的皱纹,每条皱纹里都嵌着辛劳和愁苦。今年天旱,家里的两亩地只收了100多斤谷子,这就是今年全家的口粮。家里的生活费、女儿的学费,只有指望家里养的4头猪,年底可以换些钱。 12岁的赵秋红坐在爸爸身边,光着的脚丫不停地搓着地。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她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由于家里穷,小女孩长年没有鞋子穿,赤着脚上下学。由于地处大山,灯包村的住户很分散,小秋红每天早上得走40多分钟的山路到乡里读书,中午就在学校蒸饭就着腌菜吃上一顿。 “家里没有钱,你连鞋子都没有,你还想读书吗?”记者问小秋红。 小秋红声音低低却坚定地说:“只要能读书,我宁可不穿鞋子。”父亲听了长叹了一口气。 我们想继续升学 “我想小学毕业了,能继续读初中。”南充市大风乡大风小学4年级学生李长青说这话的时候,眼神突然亮了亮,然后就黯淡下去了:“可我不知道能不能读下去。哥哥读完初中后,因为高中学费太贵了读不起,就出去打工了。” 在一旁的李长青的爸爸觉得有些对不起儿子,急急地解释:“我也是没办法嘛,你哥高中的费用实在是供不起了。你妈妈身体不好,从6月到现在,已经花了1700多块的医药费了,咱家卖了一头猪,还借了些钱,才对付过去。” 同样在大风乡读初三的刘晓东非常早熟,对于学习的渴望十分强烈,他说,照他的成绩,明年肯定能考上高中,他早就问过爸爸,爸爸说,只要他能考上高中,一定支持他读。这让他很欣慰,同时也很不安。 刘晓东的母亲身体不好,无法种地,家里的2亩地只能白送给邻居耕种。叔叔身患残疾也住他家,他和读六年级的妹妹的学费以及一大家子的生活费都靠爸爸一人在外打工支撑。 “只是我现在每年的学杂费就得1000多元,上了高中会更多。我不知道我爸爸是真的能供得起我读书,还只是安慰我一下。”说起未来学业,刘晓东很是迷茫。 一份贫困生的衣食住行“清单” 在广元市剑阁中学沙溪校区里,因为尚未正式开课,我们只碰到了高一(2)班班主任梁翠蓉老师。她说,10个学生中便会有3个是贫困生,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二十个贫困生,他们都住在遥远的大山里。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贫困生衣食住行“清单”: 住:每学期一个学生床位的收费是350元,能住得起这样床位的学生,全校区1000多名学生中只有几十人。贫困生们大多选择60元的大通铺,这是用旧教室改建的宿舍,一间教室要住几十人。 吃:学生们都是从家里带来大米或者玉米,在学校蒸饭,菜就是辣椒炒酸泡菜一大瓶。泡菜吃完后,有人会花5毛钱买一份素菜,通常是青菜或豆腐、豆芽,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 衣:薄衣是他们过冬的全部衣物。每年冬天,老师们都会把家里的棉被、旧棉袄收集一些给他们穿。 行:交通工具基本是双脚。每回一趟家,除了搭乘公共汽车外,学生们通常还需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大山里的家。 相关专题:重庆四川遭遇严重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