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各地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6:43 国际在线

  编者按: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广大军民顽强奋战,夺得了防汛抗旱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当前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9月份仍然是台风生成的旺季,秋汛发生频率高,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级政府正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请看来自一线的一组报道。

  重庆--喜雨过后秋种忙

  “天不下雨,我们忙。天下雨了,我们更忙!”

  9月4日晚,如期而至的瓢泼大雨,让重庆市荣昌县铜鼓镇镇长张峻光欣喜若狂。他连夜打电话到各村,通知村民抢种晚秋作物。

  9月5日上午,细雨如织。在铜鼓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披着蓑衣戴着草帽正冒雨抢种秋洋芋、红苕和秋菜等晚秋作物。张峻光说,要力争在3天内全部种完秋庄稼。

  地处渝西的荣昌县是重庆的农业畜牧业大县,今年受干旱影响较大,全县夏粮减产15.6%,70%以上的畜禽饮水困难。9月6日,该县召开全县大会部署晚秋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全县计划拿出110万元,无偿为困难户提供4万亩黄籽油菜、1200亩秋洋芋和速生蔬菜种子,确保每户农民种植速生叶菜、萝卜、花菜等秋菜1亩,以达到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标。同时,用提供补助的方式引导全县养殖户户均增养商品肉猪1头,人均增养家禽1只,实现户均增收200元的目标。

  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周勇说,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抢时间,争取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9月6日,记者来到永川市粮油技术和经济作物推广站,发现平时热闹的办公室门窗紧闭,寂无人声。“同志们全到乡下指导晚秋生产了,至少要一周时间才能回来。”门卫告诉记者。永川市农业局局长刘义全说,晚秋生产是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的关键环节,由于长时间的干旱,一些田地和土壤发生了变化。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栽种方法,很容易造成晚秋作物的减产。为确保晚秋作物的生长万无一失,农技人员要根据土壤和水分情况,指导农民种植。

  抗旱救灾不能“等靠要”,生产自救最重要。9月5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丰都县迎来了一场大雨。该县迅速组织了30多个指导组分赴各乡镇指导晚秋生产。该县计划发展秋土豆7万亩,再生稻5万亩,蔬菜18000亩,秋红苕5000亩。加上其他晚秋作物,全县晚秋作物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力争秋粮总产量实现3.2万吨,农民人均晚秋种植收入30元以上。

  大春损失晚秋补。此时的巴渝大地,随处可见抢播晚秋作物的热闹场景,它在预示着一个丰收的来临。(记者 余继军)

  辽宁--抗旱救灾共渡难关

  日前,一份“查灾、核灾、报灾、灾民救济工作方案”摆上了辽宁省阜新市涉农部门的案头。从9月1日开始,阜新市抗灾自救项目全面启动。143万人参加抗旱,2000万省长预备金下拨灾区,今年的辽沈大地上,演绎出一曲抗旱救灾的壮歌。

  今年入伏以后,辽西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不足百毫米,比多年均值少了一多半。记者曾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看到,大片的玉米枯黄,道路边落满了杨树叶。辽宁省耕地受旱1589万亩,其中229万亩庄稼干枯;70多万人、3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8月26日,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到锦州义县察看旱情。石柱村村民杜立新家26亩山坡地全部绝收,家中口粮储备不足。了解情况后,李克强动情地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一手抓抗旱,一手抓救灾,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该救济的给救济粮,需要借粮的可以开仓借粮,大家共渡难关”。

  阜新市实行市级领导包片、市直有关部门包乡镇制度,要求干部下到村、“蹲”到户。阜新发电厂为阜新镇送去30台水泵、20个水箱和5万元资金;阜新市农机总站成立维修队;市卫生局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送医送药;市旅游局则计划着帮助紫都台乡劳务输出1000人。锦州市、黑山县两级政府3次召开专题会议,朝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也连续深入抗旱一线。

  “遭灾不减志,减产不减收”, 扎兰营子乡大五家子村村民祝桂玲一家人花700多元钱在河边打了一口抗旱井,又买了1100多延长米的输水软管。祝桂玲说:“我家已经浇了5亩地,几天之内,还要浇完25亩地。”据统计,辽宁受旱地区共组织143万人参与抗旱,开动所有的抗旱井、方塘和泵站,使用资金3.2亿元,浇灌了1060万亩次农田,解决了4.3万人、2.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8月26日凌晨,沈阳的增雨飞机呼啸腾空,4小时后,阜新和朝阳的增雨飞机也相继升空,辽宁省近年来动用飞机最多,作业最密集的一次增雨作业开始了。据初步估计,本次作业大约增雨3亿立方米,辽宁旱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利用降雨的有利时机,辽宁灾区开展了生产自救:对收成无望的地块,收割秸秆作青贮饲料;发展抗旱能力强的养殖业,开展劳务输出,做到秋灾冬补、农灾牧补。(记者 徐元锋)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