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新郑市十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消除择校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12:11 民主与法制时报

  核心提示:

  2006年8月6日,河南新郑市教体局普通高中出现均分录取现场,新郑市5所高中的校长依次走到抽签箱前,从箱内抽取一个信封,信封中装有按高、中、低分数分成的学生组号,得到的组号就是学校分到的新生数。这就是被教育部肯定的均分教育资源并向全国推广的“新郑模式”。

  事实上,早在1995年,新郑市教体局就开始了这项抓阄分学生的均分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均贫富”。

  10年后,全国各地还在为怎样遏制择校风而头痛不已时,新郑市已基本消除了这一顽症。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正是这样一项“均贫富”,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民主与法制时报》特约撰稿 范友峰发自郑州

  一枝独秀下的择校风

  今年6月,河南省高考成绩公布后,新郑市二中考生张超杰以692分的总成绩一举摘取了河南理科高考状元桂冠。

  新郑二中校长陈明透露,张超杰在考进二中时,成绩排在41名,以当时的眼光看,最多算个中等。张超杰摘取桂冠,得益于新郑市推行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均贫富。

  新郑市教育局副局长赵二建说,自2002年以来,市内三所高中的升学比例一直不相上下,而且,每年的升学率都在上升。

  新郑市教体局有一项值得他们骄傲的统计数据:在2006年的高考中,新郑二中1053名考生中,586人过了本科线;新郑名校的一中,考生总数1315人,上本科线以上是694人;三中考生752人,上本科线以上545人。

  早在2005年12月20日,国家教育部纪检组长、党组成员田淑兰来河南考察时,对新郑的做法予以肯定。

  新郑择校风最严重的时候是在1997年以前,当时,新郑市一中是新郑市重点高中。

  当年,为了让孩子进一中,许多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就想尽方法择校。

  于是,新郑市的择校风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愈演愈烈。

  赵二建至今已经在教体局工作了17个年头,任局长之前,一直在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他经历并见证了新郑市从择校风到均衡发展的全过程。

  “1995年,新郑市有两所公立高中——一中和二中。但两所学校有一定的差距。”赵二建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一中在每年的中招前,以数理化等五科竞赛的方法,招进前200名成绩好的学生。而二中只有在一中招够生源的情况下,把差生招进学校。”

  原新郑二中的李老师介绍:1996年以前,二中的学生每年考上大学的几乎为零。

  李老师将那段时间称为黑色时刻:“当时,二中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水平与一中相比并不逊色,但生源差,许多优秀教师看到很久不出成绩,便选择了到外地的学校去。”

  原新郑二中的周校长,那时每逢教体局开会就说:“我们学校每年一个也考不上大学,这也不算丑,有潜质的好学生都让一中给挑走了。”

  尽管牢骚满腹,但教育资源的分配要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1995年,对于新郑市的初中生而言,上不了一中就考不上大学;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还无高中可读。新郑市教体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新郑市每年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总数超过万名,而新郑一中的教学规模在扩招前只能容纳1500名新生。

  1995年的中招前夕,八千乡农民赵得才怀着复杂的心情就择校风问题上书时任新郑市市长,市长当即做出批示。第二天,一个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组成的教育问题调研小组进驻新郑市教体局。

  随着调研小组的到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均衡教育资源的改革也随之而来。

  抓阄解决生源分配不公

  新郑市委、市政府两办的调研小组经过调研,与教体局共同起草了一个改革教育现状的方案,这就是后来被田淑兰批示并向全国推广的“新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模式”,即“均贫富”。

  赵二建坦陈: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方案就是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这年,新郑市推行了多年的全市“中学生五科竞赛”活动被市教体局叫停。接下来,教体局主持两所高中对该年的优秀生源进行了统一分配。

  “这就是均贫富。”赵二建说。新郑市的均贫富采取了渐进式。这一年,由一中主持进行多年的全县初中生五科竞赛宣告终止,一中也就无法再从这次“预拨”中得到优秀的生源。但是,一中还是在新郑市所有的考生中先期挑选了250名优秀生源。

  “尽管这样,我们这一年还是破天荒地挑选到了一小部分的优秀生源。”二中副校长刘彦军说。

  或许因挑选生源的方法是抓阄,刘彦军对当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一中首先挑选了250名高分的考生,教体局再将考生以高分、中等、差平均分成两组,我与一中王校长抓阄,抓到的就是自己学校的生源。”他说,“学校的老师在分得部分好的生源后,都摩拳擦掌。把学生带出来,把积在胸中多年的闷气出来,这是每一个老师的想法。”

  众志成城之下,成效也提前显现。均贫富极大带动了二中老师的积极性。

  1997年,二中本科上线达到60多人。“要知道,这些考生都是当年最差的学生呀”!刘彦军说,“差生的潜能在优良资源下得到了最大发挥,所以,体现公平就该让所有的学生享受优质资源。”

  1998年的高考中,二中考上本科的学生达到了161人。至此,新郑市均贫富效果显现,教体局决定把均贫富引向深入。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