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兵马俑阵闯进“洋士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2:16 新闻晚报
□杜俊岭

  据华商报报道 9月16日14时左右,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兵马俑一号坑,一位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游客,身穿自制秦兵马俑服装,脸抹兵马俑皮肤色,跳进一号坑修复区秦兵马俑兵阵,上演“人俑秀”。此现象发生仅仅2分钟,就被值勤的秦兵马俑公安干警制止请出,移交给西安市公安临潼分局国保大队。据了解,三个月前,马林从德国来到杭州一家艺术学校学习行为艺术,并专门研究秦兵马俑,对秦兵马俑的珍爱程度已经达到痴迷程度,为了满足能在俑坑中穿戴起自制秦兵马俑服装,当一回真正的秦俑,贸然进入一号坑修复区
秦俑方阵缺口“圆梦”。

  目前,马林被公安机关收缴自制“秦兵马俑”道具,进行批评教育。

  趁人不备跳入俑坑

  26岁的马林来自德国斯图加特市,他目前是杭州某学院行为艺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痴迷及对兵马俑的喜爱,9月16日马林再次来到兵马俑博物馆,此行他更带上了特殊的“行李”。

  中午时分,马林拎着巨大的蓝色提包,买了张门票顺利进了大门。游客们进入展厅参观,可马林远离了人群,来到比较“僻静”的地方。他打开提包,包内是看上去有些破烂的衣服,衣服里外两面分别是灰色和土黄色,衣服上有许多小疙瘩,一顶泥做的帽子和一双大鞋,让所有看过的人都感到奇怪。

  马林迅速换上了“奇装”,向兵马俑一号坑走去。当马林回到人群中时,游客们都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马林穿的并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一套仿制的秦俑服,土黄色的衣服颜色,让他宛如复活的秦俑。马林进入一号坑后,直接走到秦俑修复区。据执勤的保安人员介绍,他们看到了马林,但对方只是照相,而且服装穿得很奇特,保安人员对其并未有所戒备。

  14时左右,马林趁保安人员不备,翻过了护栏,跑到3米外的兵马俑阵中。

  “洋秦俑”以假乱真

  “我看了一遍竟没发现,他扮得太像了……要不是同事指点我很难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公安科副科长姜波讲,事发时他正在办公室中。听到有人跳入秦俑坑,他先是不敢相信,而后发疯似地奔向出事地点。姜波讲,泥做的帽子就是秦俑的发髻,脸上涂成了土黄色,连秦俑的踏板都有,要不是同事指点他很难发现“洋秦俑”。

  见此情况,姜波叫上保安人员、翻译,迅速来到马林所在的地点。他通过翻译劝说马林离开秦俑坑,并告诉他这样的举动有可能损害秦俑。“马林仍站立在原地,没有躲闪,并摆出身旁秦俑的造型,就是不吭声。”翻译说。姜波注意到,围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他意识到事情越拖将会越难解决。

  姜波决定强行将马林“请”出俑坑,紧接着,多名保安人员靠近马林,并将其从俑坑中抬了出来,马林则不停喊着他没有伤害兵马俑。

  【讲述】

  学行为艺术那一刻情不自禁

  “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办,我的行为太愚蠢了。”16日下午,坐在兵马俑博物馆公安科办公室,马林低着头,脚上还穿着仿制的秦俑鞋。他说,之所以跳下俑坑和秦俑站在一起,只是出于对“他们”的喜爱。马林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个神奇的地下军队,那些士兵叫做兵马俑。从那时起马林就希望能到西安亲眼看看兵马俑。几年前,他偶然来到西安,第一次见到兵马俑。“感到很震撼,拍了照,但总觉得不过瘾。”

  3个月前马林再次来到中国,公派到杭州某学院学习行为艺术专业。他决定要给自己制作“俑服”,“我参考了很多图片,每件东西都是我亲手做的,用了一个星期。”马林说他只是想扮成秦俑,在俑坑外拍照留念。“可见到秦俑时,除了激动就是激动,便不由自主跳入俑坑。”马林说,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愚蠢,而且有可能伤害到兵马俑本身,因此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他希望大家相信,跳入俑坑就是出于对兵马俑的喜爱,并不是有意要破坏。

  【处罚】

  “洋秦俑”被批评教育

  马林虽然是秦俑馆建馆27年来首个跳入俑坑的游客,不过他最后只是受到了批评教育。对此,博物馆公安科副科长姜波认为,对跃入俑坑事件的处罚结果,要依据其造成的后果而定。

  姜波表示,这种处罚结果比较合理。马林出于对兵马俑的喜爱,才会做出跳俑坑的事,他真正的目的是和秦俑拍照,并不是要故意扰乱秩序、破坏文物。从实际情况看,秦俑也确实没被损坏,所以马林不会受到严厉处罚。由于马林的行为并没损害文物,接受当地警方和博物馆批评教育后,他已乘坐昨晚的火车前往杭州。

  【新闻链接】

  兵马俑博物馆担心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游客跃入俑坑”虽说只是突发事件,但秦俑馆的保安人员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担心。因为谁都不敢肯定,有了第一次,不会有第二次。而到目前为止,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增加每个俑坑的保安人员数量,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无论哪种安全保护措施,都不可能绝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博物馆公安科副科长姜波说,真正要保护秦俑坑的安全,关键还要靠游客本身。“要看游客是否真的受护文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