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乌县新农村建设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0:16 乌鲁木齐晚报

  

乌县新农村建设启示录

  花红草绿的院落已成为了方家庄村农家乐的标志

  调动群众热情 方家庄改造“农家乐”

  说起这几年方家庄村的变化,农民谢玉林如数家珍。“如果没有‘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的帮忙,就没有方家庄村的现在,我们农民也就走不上致富路。”

  方家庄村是水西沟镇的“门面”,村民曾利用这个条件,自发组织形成了销售羔羊、土鸡的一条街市场,并在自家门口搞起了“农家乐”旅游接待服务。但由于房屋破旧,“农家乐”旅游项目一直不成规模、不上档次。

  2003年4月,乌县“三同”干部住进了方家庄村,将农民的意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将方家庄村整体改造成“农家乐”旅游观光新村的决定。全村人当年就住进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集娱乐、接待、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新居。

  启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需要长期奋斗,不能急于求成,尤其不能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群众的工作需要“潜移默化”。层层加码压指标,甚至为了达标而不惜举债,那不是造福群众而是祸害群众。

  凡事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强迫命令。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现实的目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根本保障。

  培训带来效益 村民掌握了发家技术

  谢玉林说,由于刚开始搞农家乐,村民没有什么经验,个个打退堂鼓。这时,“三同”干部上门为他们做工作,并开设了培训班,向村民传授烹饪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农民干粗活行,搞服务都是外行。”参加“三同”干部举办的培训班后,村民们掌握了搞好农家乐的两三门技术。

  方家庄村的“金芬”农家乐的主人马金芬,在参加“小炒培训”班后,她做的“椒麻鸡”获得了由新疆烹饪协会、新疆伊斯兰教协会颁发的椒麻鸡“二等奖”。这不,旅游旺季虽然已过,但他家里农家乐的20多个床位被来水西沟镇休闲的城里人预订一空了。马金芬说,这几天恰逢乌洽会,游客要来订房,至少得提前一天预订。记者发现,每天中午在她的农家乐里吃饭的城里游客,要等候两轮或三轮。

  “说心里话,没有‘三同’干部,我们的农家乐搞不起来。”谢玉林说,经过“三同”干部们的努力,方家庄村的生态环境变好了,知名度也高了,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城里人来旅游。第一年搞农家乐,他家的纯收入达到了6万元,比种地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据老谢说,现在他家每年的纯收入近10万元。

  启示

  8亿农民如果都扎根在土地上,那么要让农民真正富裕绝无可能。乌鲁木齐县近几年把农牧民培训抓在手上,而且力争做到让培训的人员就地转移。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农民成为“能民”,并解除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另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打造新型农民,也是各级政府必做的。

  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做农村工作老一套的传统做法已不适用,必须改变。但如何做,确实需要县、乡领导干部多动脑筋。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百年大计人为本。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打造新型农民,培育好主体,方为行“百年大计”之事,“授之于饼,不如给之以术”。乌鲁木齐县可以说是做了各级政府、组织真正应为之事。

  城乡一体运作 村民人均收入近六千

  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鲜辉介绍说,“三同”干部没有进驻方家庄村前,村里道路泥泞,尤其是一到春天,人和车都进不去。现在,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里的道路全部都硬化了,还栽种上了不同品种的树木。

  鲜辉说,以前我们这里搞养殖、种地,一年收入一次。现在冬天每个周末都有赚头,虽然忙一点,但大家心里踏实。不仅如此,统一修建的房屋里用的节能炉子,每户人家一个冬天就可以节省500元。以前是火墙,用10吨至12吨煤,屋子还不热,现在用炉子自己烧暖气,8吨煤就够了,热水还可以洗澡。鲜辉说, 村民未搞农家乐前,人均收入2600多元,现在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60多元。

  启示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而不是包办和代替,主导主要是引导,但绝不是、也不应是无事可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乌鲁木齐县这几年全力招商引资,扩大知名度,走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路子,千方百计打造城乡一体化格局,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设新农村,终极目的是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各地都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跳出“就农抓农”的圈子。我国处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初始阶段,政府的财政投入还不大,而且从功能上看,将主要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但很多事并非有钱才能办。城乡统筹怎么搞,各地应该下功夫,也不是没文章可做。

  实习编辑:孙锐

作者:综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